“两新”工程重塑海盐城镇新特色 从“要我集聚”向“我要集聚”转变
2010年4月8日 07:57
“我家什么时候能搬到这里住?”“什么时候能轮到我家拆?”这些天,海盐县秦山镇“两新”建设办公室每天都有村民前来咨询农房改造集聚一事。春节至今,仅庆丰城乡一体新社区就有200多户村民报名参加农房改造集聚,越来越多的农户正从“要我集聚”向“我要集聚”转变。
从不接受到接受再到主动报名参与,秦山镇农民全赵法说:“‘两新’工程的感召力首先来自政府许多务实的举措。”他讲了这么一个细节:庆丰城乡一体新社区目前正在建房的300多户农户中,每户占地多少?腾出老宅后又能节地多少?老百姓能受益多少?政府能承担多少?外村村民迁到这里居住该不该承担基础设施配套费?如果交该交多少?镇里都有一本明细账,这让农民感到特别踏实。
除了算好明细账,海盐“两新”工程所展示的蓬勃活力也给农民增添了信心。“我们海盐在推进‘两新’工程中镇镇有特色。”海盐农办副主任颜玉其说,通元镇滕泾村是个湖羊养殖村,该村发挥湖羊养殖产业优势,积极筹划整村搬迁,做大做强湖羊产业;于城镇以农民一条街建设为突破口,采取公寓式联建加部分配套店面的形式,吸引农户进入新市镇建房;西塘桥镇结合工业平台建设,已形成400多户的集聚规模;沈荡镇则抓住沪杭高铁项目建设机遇,积极筹划整村搬迁,加大开发力度,建设都市乡村,吸引沪杭居民。
“两新”工程让海盐每个镇都找到发展的支点,在新一轮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变革中重塑了城镇定位。借助“两新”工程实施的契机,秦山镇重新规划了城镇产业,在农业上确立包心菜和芦荟两大主导产业;在工业方面,启动核电关联产业平台建设,发展电缆、标准件等核电关联产业。“以前,农户宅基地占地面积比较大,搬迁后,每户农户的用地控制在0.4亩至0.5亩以内,土地节约了,全镇发展就有了空间。”秦山镇相关负责人说。今年,该镇投入4000多万元资金,完成600多亩的土地征迁。开辟2平方公里的土地作为核电配套产业园,同时完成总体规划修编和秦山核电基地设置规划,规划中的新市镇将与核电关联产业区形成“一心两轴五片区”的空间格局。澉浦镇(南北湖风景区)凭借依山傍水的优势,重点发展旅游观光农业,重塑城镇的旅游特色。
据介绍,根据年度复垦、农房搬迁、土地流转“三位一体”的理念,海盐县去年完成了农房搬迁4220户,今年的目标是完成7500户,完成宅基地复垦1500亩以上,确保新增土地流转面积1.5万亩,力争2万亩。
记者在海盐采访时,多个镇的农民都提及之所以积极加入农房改造集聚,除了看得见的即期收益,还从内心里真切地认同“两新”工程是实现农民自身转型升级必须要过的一道关。“以前每天守着家里的几亩承包地,精耕细作发展设施农业,收成虽比种粮的好,但要有提高已很难。如今,土地流转给大户,我们经过培训或当创业老板,或去当农业工人。田里的产出高了,我们创收的渠道多了。”澉浦镇农民卜金根说,“如果没有‘两分两换’,我可能不会像现在这样搞‘农家乐’。‘两分两换’转变了我的人生轨迹,换出了我另一番精彩人生。”
海盐启动于去年的“两新”工程,激发了民间资本投资农业的热情。在秦山镇永新村,有一位叫汤晓明的标准件企业老板回乡办起了“嬉溪菜篮子”,村民一起出资入股共同投资发展休闲农业。目前,高尔夫练球场、茶叶采摘园等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中。海盐县农办相关负责人说,工商企业投身农业在海盐已成一股潮流,今年将确保完成农业招商2亿元,农业生产性投入3亿元。
来源:
嘉兴日报
作者:
应丽斋 欧 林
编辑:
张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