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农经局】湿地农业、林权到户等多项工作走在前列
2010年3月12日 12:39
开发北部湿地种植业破解难题
一、初步成果
1、种植面积增加。油车港和王江泾镇为主要区域的水生作物种植面积明显增加,据统计,新增种植南湖菱1000多亩、莲藕1200亩左右,其它水生蔬菜茭白、荸荠等800多亩,全区水生蔬菜面积达到8000多亩,比上年增加了3000多亩。
2、种植区域扩大。北部湿地种植区域有所扩大,从原有传统种植的10个村扩大到20多个村,水生作物种植土壤由原来的以池、塘、湖为主,扩大到低洼水田。
3、种植模式多样化。从单一的莲藕、南湖菱、茭白种植模式,尝试了水生种植与水产养殖混种套养模式300亩以上,莲藕-黑鱼、莲藕-田鱼、南湖菱-泥鳅、南湖菱-黑鱼等多种种养生态模式,丰富了北部湿地农业开发的内容,提高了湿地种植的效益。
4、种植效益明显提高。根据试验与调查统计,种植南湖菱平均每亩净收益在1500元左右(2009年产量偏低),莲藕收益在1750元左右(第一年成本较高),成功的种养模式比单一的种植每亩增加收益在800-1000元,和传统种植水稻相比,每亩收益增加1000元以上。同时可节省排灌费、设施维护、人工费用100元。增收效益明显。
二、主要工作措施
1、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北部湿地开发的氛围。北部湿地农业开发得到了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区、局领导多次带队到北部乡镇进行考察调研,召开座谈会,听取区、镇、村及农业企业和种养殖业大户的意见建议,从而上下形成共识,各镇也相应组织发动村、企业、大户做示范进行种养示范,进行宣传,区农经局组织北部湿地农业开发现场考察会等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2009年在水生作物种植、管理和收获关键时期,多次请嘉兴电视台、嘉兴日报对北部湿地种植进行报道,形成了开发北部湿地种植业的良好氛围。
2、加强考察学习取经,因地制宜制定发展规划。为了使我区湿地种植业稳步发展,我区组织有关镇农业主体和大户到外地学习,先后到江苏九江宝应考察水产、水生作物开发经验,到浙江金华考察大棚菱角栽培技术,到江苏吴江区江湾村发展水八仙经验,通过考察学习丰富了我区开发湿地种植业的经验,同时也增加了我区开发湿地种植业的信心。
3、加强技术培训,开展技术研究与示范。为了保证我区湿地种植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先后邀请了浙江大学蔬菜所老师、省农科院老师来我区进行技术讲座,种子站技术人员也多次到北部镇、村进行水生作物种植技术培训与宣传。我站和水产站及相关镇农技中心、企业开展了水生蔬菜种植模式、种植品种等进行了立项研究,已经列入市科技局、区科技局2009年的农业科技研究项目,在王江泾、油车港镇建立了莲藕套养泥鳅、南湖菱套养鸡泥鳅等试验示范方5个,进行技术研究与探索,取得了初步的经验。
4、加强质量跟踪与检测。为了确保北部湿地种植健康良性发展,我们对北部浊地种植的水生作物产品进行的质量检测,通过对不同区块生产的5个批次的产品检测以及前几年无公害基地、无公害产品论证的检测数据,表明我区北部区域种植的水生作物产品不存在重金属、农药残留超标的现象和问题。当然在今后还将密切关注产品质量的安全,加强对水生种植作物投入品和种植残留物处置的管理,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农村绿化“林权到户”管护模式在全省推广
近年来,秀洲区加快推进城乡森林建设,绿化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近五年全区共营造农村绿化16216亩,林带总长1107公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但与此同时,我区农村绿化管护水平比较低、绿化管护机制不够健全,农村盗伐、滥伐树木现象时有发生,农村绿化管护难度大。针对这种状况,我区从绿化管护责、权、利出发,开始推行“林权到户”管护模式。总结如下:
一、取得的成效
1、得到了省林业厅的高度肯定。省林业厅杨幼平副厅长对区农经局上报的《秀洲区“林权到户”管护模式成效明显》一文作如下批示:平原绿化是我省的一条短腿,尽管做了很多工作,但像模像样的林带林网不多,其症节除土地紧张外,群众不愿种不愿管,核心是群众没有实惠,没有利益。秀洲的做法有针对性地解决了权、责、利等问题,促进平原绿化的可持续发展。省林业厅认为:平原农村绿化建管难度较大,秀洲区在总结推广新塍镇基础上制定下发《农田防护林林权到户管护机制暂行办法》,取得明显成效,特别对平原农区具有借鉴意义。楼国华厅长要求在全省范围转发《秀洲区农田防护林林权到户管护机制暂行办法》,供各地借鉴。
2、从根本上破解了绿化建、管难题。通过实施“林权到户”管护模式,明确了林权归属,使广大老百姓既是树木的管护者,又是利益的收获者,激发了广大村民种绿、护绿的积极性。如新塍镇天福村,今年种植农田防护林面积达304.9亩,占全区农田防护林面积的9.8%。
3、开辟了一条农民致富的新路径。通过推行“林权到户”管护模式,明确了林木产权,增加了农民收入。目前,我区有农田林网6.43万亩,按50株/亩,5年市场价按150元/株计算,为全区老百姓增加收益高达3.4亿元。今年年初,天福村2000年种植的香樟树采伐出售,每株300元,农户收益70%,17组村民李翠宝一个人11株树就拿到2310元的收益。
4、提高了我区农村绿化的整体水平。我区农村绿化量大、面广、地段散,通过推行“林权到户”管护模式,提高了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如天福村自实施“林权到户”管护后,每年新造林成活率达到92%以上,比原先提高7-8%;绿化保存率到达95%以上,比原先提高10-12%;树木整齐美观,病虫害发生率控制在3%以内。
二、主要工作
1、深入调研,制定政策。年初以来,我们通过走村入户,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对我区现有农村绿化管护机制进行了调研,充分听取了农民群众意见,其中重点调研了新塍镇天福村、新城街道九里村的“林权到户”管护模式。在调研基础上,我们结合《秀洲区农村绿化长效管护暂行办法》,进一步深化“林权到户”管护模式,出台了《嘉兴市秀洲区农田防护林“林权到户”管护机制暂行办法》,做到了有章可循。
2、动员部署,明确目标。今年6月18日召开了由各镇(街道)农技中心主任、林技员、部分村干部参加的推广“林权到户”管护模式现场动员大会。通过参观现场、典型经验介绍、具体操作方法讲解,在统一思想,明确任务,了解做法的基础上,在全区进行推广,确保新塍镇50%以上的村实施“林权到户”,其它各镇有1-2个村的突破,全区年内完成18个村,通过2—3年时间,在全区全面推行“林权到户”绿化管护模式。
3、抓点放样,示范带动。目前,新塍镇天福村和新城街道九里村已取得很好的成效,农村绿化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新面貌,农民绿化积极性大大提高,农村绿化保存率明显上升,农民和村集体的收入显著增加。6月经局研究决定,转发了《新塍镇农田防护林“林权到户”管护机制暂行办法》的文件,供各镇(街道)农技中心参考借鉴。通过树立成功典型,总结经验、树立样板,进一步完善操作办法,形成操作规程,推动“林权到户”管护模式在全区顺利推行。
4、督促指导,有序推进。一是根据目标任务,督促指导各镇(街道)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工作计划。二是召开“林权到户”管护推广落实会议,确定年内要具体实施和突破的村。三、组织相关村到天福村和九里村进行实地参观和工作交流。四、由分管局长带队,深入一线,督促指导各镇和相关村落实开展,确保完成年内目标任务。
2009年,全区有19个村将开展林权到户管护,已有6个村(新塍天福、西吴、潘家浜,王店南梅、庆丰,新塍街道九里)实施了“林权到户”管护模式,4个村(新塍庙云桥、新庄、大通、万民)正在实施过程中,其余9个村(新塍洛东、洛西、桃园、钱码头、沙家浜、观音桥,洪合大桥,油车港麦家,王江泾洪北)将在11月底前完成林权到户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