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新闻 图 片 数字报 彩票代购
 首   页 | 新闻中心 | 视听新闻 | 玩转秀洲 | 直通秀洲 | 画乡风采 | 曝 书 亭 | 镇街风采 | 部门联动 | 企业名片 | 新居民之家 | 图  库
 民生信息 | 大小城事 | 财经纵横 | 教育天地 | 休闲旅游 | 生活健康 | 文娱播报 | 时尚资讯 | 汽车世界 | 专  题 | 小村官在线 | 官方微博
19119年7月15日 周一
 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新闻中心 > 时事评论
 精彩推荐
作风“新常态”擎动现代化田园“秀洲梦”
菱歌悠扬菱桶竞渡擦亮南湖菱文化“金名片”
秀洲开展"七进七种"宣讲服务进农村文化礼堂活动
嘉兴创建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交出“中期答卷”
秀洲区完善活水机制逐步改善河道水质
防汛升级 秀洲启动基层防汛防台体系规范化建设
嘉兴"十三五"规划编制启动 编制思路进一步创新
在活动中体验古老民俗文化 秀洲小学生亲近"非遗"
转职能 转方式 转作风 “三转”转出秀洲新气象
秀洲区20多个楼盘亮相嘉兴夏季房博会
 图 片


创造条件让人民监督官员财产 对公职人员申报财产、公开财产

2010年3月12日 08:20

   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李飞日前表示,正在研究官员财产申报是否上升为法律。同时他表示,公职人员财产申报制度需要配套制度做支撑,包括纳税方面、个人信用制度建设的配套。

  对公职人员申报财产、公开财产,全社会千呼万唤。现在研究是否就此立法,是对民众呼声的正面回应。实际上,正如李飞介绍,1995年全国人大就制定了《县处级以上干部财产申报规定》,2009年又制定了《领导干部个人事项报告制度》,其中也包括官员财产申报。就党内而言,亦有一整套官员财产申报制度。

  把相关制度上升为法律,就是使它更严密、更规范,并且带有国家强制性。公职人员的财产申报,以前是内部申报、内部掌握,公众不得与闻。近日有位高官说,他已经申报财产,有兴趣者可以到中纪委核实。到中纪委去查,未免成本太高。将官员财产申报上升为法律,重要目的之一就是将官员财产向社会公开,以方便公众和舆论监督。

  以法律形式要求公职人员申报财产,当然需要一定的制度配套和社会条件。但是,官员财产申报制度与纳税制度、个人信用制度之间是一种辩证关系,决非机械的前果后因。要防止官员贪污受贿,我们就有必要建立财产申报制度,也就有必要完善个税申报制度、个人信用制度。但再严密的个税申报、个人信用制度,总会存在漏洞,难免有人会钻空子。各种制度之间存在相辅相成的关系,所以在相关制度“彻底完善”之前,官员财产申报制度还是要先建立起来。

  可以优先建立公职人员财产申报制度的理由还在于,公职人员的财产申报是否属实,处于公众和舆论监督之下。制度立在那里了,官员财产公开了,老百姓才能够将申报结果与自己所知所见进行对照,履行自己的监督职责。有了公众和舆论的监督,官员想申报造假就会有所忌惮。相比个税申报、个人信用制度,官员财产申报制度拥有群众监督的优势。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监督政府。显然,我们也应创造条件让人民监督官员财产。领导干部有一句口头禅,说“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建立官员财产申报制度,也是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坐等条件具备、时机成熟,条件和时机可能永远也成熟不了。看不到已有的有利条件,看不到公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的巨大力量,这种认识是不全面的。

  事实上,已有不少地方在探索官员财产申报制度,并且搞得有声有色,积累了不少经验。这些地方的实践表明,领导干部的抵触情绪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大,财产公示受到了社会舆论的普遍肯定。官员财产公开确实需要相关制度配套,但关键还是要下一个政治决心。

来源: 嘉兴日报   作者: 杨于泽(湖北)    编辑: 张兆利

 相关稿件
·刘光磊:文强案最快月底宣判 不会采取从重原则 试点官员财产申报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