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洲携手创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 唤醒残疾人康复意识
2010年3月12日 08:05
昨天下午,记者听到了一个感人的康复故事。王江泾镇田乐村村民史建华可以健步如飞了,很难想象他曾经是一个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偏瘫者。他的经历告诉人们,康复从来不是奇迹。
2004年,史建华因脑血管畸形导致右侧肢体偏瘫,丧失了行走能力,当时母亲只能用三轮车将儿子带进带出。当地康复指导站得知后,向这个家庭伸出了援手。
每天坚持两次康复运动,步行1000米,借助器具恢复肢体功能……康复训练终于让史建华摆脱了只能困在三轮车上的生活。如今的他已能自理生活。“康复站给我制定了新的训练计划,我有信心做得更好。”他说。
新塍镇大通村50多岁的村民鲁福明也因脑血管异常影响肢体功能,还造成语言功能障碍。当地康复指导员朱医生针对病人血压偏高的情况,为其制定了合适的训练计划。经过一年的努力,鲁福明现在已能独自去附近的老年活动室锻炼,甚至还可以从事简单的家务劳动。
“现在有一种现象,部分残疾人没有康复意识,或者仅仅把康复看成是器械训练。”区残联康复部负责人告诉记者,“康复”的含义其实很丰富,既包括肢体功能恢复训练,也有心理重建、职业辅导等内容。从去年年底至今,区民政、残联、卫生等多部门联合行动,全区上下正在齐心创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希望以此唤醒残疾人的康复意识。
根据秀洲区实际情况,社区康复服务室将与社区卫生服务站联手,针对残疾人的不同需求,开展功能训练、送医送药、康复知识培训、为残疾人家庭租借康复辅助用具等多种形式的康复服务。
残疾人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全区城乡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75%以上,残疾人家庭人均住房使用面积达到当地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的75%以上,80%以上的镇(街道)、村(社区)卫生机构开展康复服务,学龄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超过95%……对照一条条创建指标,秀洲区残疾人的未来充满希望。然而,区残联有关负责人坦言,社区康复这条路仍然十分漫长。
记者了解到,秀洲区目前虽有74个社区康复指导站,也配备了相应的康复器具和工作人员,但并非所有的站点都能物尽其用。有的站点因为缺乏康复医生,前来进行康复训练的残疾人寥寥无几。在创建过程中,让康复站点发挥作用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根据康复示范区重点工作计划,秀洲区将在近期建立肢体残疾、精神残疾、视力残疾、听力语言残疾和智力残疾康复指导中心。
来源:
嘉兴日报
作者:
沈 洁
编辑:
张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