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民政局】不断探索 创新形式 深入开展造血型生产扶贫工作
2010年3月11日 15:35
为了有效改善困难群众生产、生活状况,改变部分困难家庭年年救助年年穷的局面,从2006年起,秀洲区以省委省政府“低收入人群奔小康工程”为目标,创新救助方式,着重在低保、低收入、困难残疾家庭生产扶贫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尝试,通过建立生产扶贫基地,深入开展了“造血型”生产扶贫工作。
一是优选项目,确定适合贫困户发展的产业。根据各镇产业布局特点,提出了“因地制宜,因户而异”的扶贫思路,力求一镇一品,合理布局,各有特色,先后对全区几十个种植、养殖、加工行业进行调研比较和试点筛选,择优选取了“福特”牌甜薯、“南湖”牌和“红船”牌新品种葡萄、“王店牌”三园鸡、新塍山羊养殖、洪合毛衫加工等5个适合我区贫困户发展的救助项目,并且做到所选择的救助项目品牌优、销售畅、风险低。
二是赠送“资金”,帮助贫困户创业起步。“造血型”救助的对象主要是具有一定劳动能力且有脱贫致富愿望的低保户、低收入户、困难残疾户。针对他们生活贫困毫无生产成本的实际情况,三年来共投入资金189.7万元,为其购买种畜、种禽、种苗和加工设备等,较好地解决了贫困户生产创业初期没有资金的问题。
三是强化服务,依托基地提高救助实效。根据本地产业布局特点,择优选取了6个有较强经济实力、负责人具有爱心,愿意为困难群众服务的经济组织作为扶贫基地,并由市、区慈善总会授牌,区慈善总会与各扶贫基地签订协议,基地与扶持户签订协议,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规范双方的行为,强化双方的责任。
同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由基地对贫困户开展业务培训、技术指导和疾病防治等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并承诺特殊情况下进行保护价回购,降低生产创业风险,确保困难群众的利益。“造血型”生产扶贫的有效实施,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困难群众生产致富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09年户均纯收入达到了1.3万元,各项目产出效益都达到了投入资金的2倍以上,已有30多户低保户摘掉了低保帽子,为低收入群众增收工程走出了一条自我发展的新路子,“造血型”救助项目在2009年被省政府评为“浙江慈善奖(项目奖)”。
来源:
秀洲新闻网
作者:
编辑:
张兆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