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新闻 图 片 数字报 彩票代购
 首   页 | 新闻中心 | 视听新闻 | 玩转秀洲 | 直通秀洲 | 画乡风采 | 曝 书 亭 | 镇街风采 | 部门联动 | 企业名片 | 新居民之家 | 图  库
 民生信息 | 大小城事 | 财经纵横 | 教育天地 | 休闲旅游 | 生活健康 | 文娱播报 | 时尚资讯 | 汽车世界 | 专  题 | 小村官在线 | 官方微博
19119年7月15日 周一
 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教育天地
 精彩推荐
作风“新常态”擎动现代化田园“秀洲梦”
菱歌悠扬菱桶竞渡擦亮南湖菱文化“金名片”
秀洲开展"七进七种"宣讲服务进农村文化礼堂活动
嘉兴创建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交出“中期答卷”
秀洲区完善活水机制逐步改善河道水质
防汛升级 秀洲启动基层防汛防台体系规范化建设
嘉兴"十三五"规划编制启动 编制思路进一步创新
在活动中体验古老民俗文化 秀洲小学生亲近"非遗"
转职能 转方式 转作风 “三转”转出秀洲新气象
秀洲区20多个楼盘亮相嘉兴夏季房博会
 图 片


“蚁族”虎年愿望:收入高些,别人尊敬

2010年2月23日 08:17

  虎年春节长假刚过,北京铁路迎来返程高峰。像24岁的朱义峰一样,众多“蚁族”怀揣着改变人生的梦想,也踏上了前往北京的列车。

  在这个超大城市里,他们被称为“蚁族”,生存环境窘迫,但心存梦想。小朱说:“虎年最大的愿望是,能收入高一些,别人对他的理解与尊敬多一些”。他相信:“成功并不遥远”。

  小朱的老家在甘肃永靖县,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回乡一次至少要花一天一夜时间。牛年腊月二十七,他辞掉了那份并不理想的销售工作。原本不想回家的他,还是回去了。村里的邻居们都知道他在北京上过大学,他想为年迈的父母买一台洗衣机,证明他有出息了。

  从北京一所三流大学毕业的小朱,没有像班里那些家里有“背景”的同学,能轻松获得好的工作岗位。几经周折,才找到一份月薪1800元的销售工作,除了房租、饭费、交通费,所剩无几。他也不想住在城乡结合处,但没办法。

  按照农村传统的说法,没过元宵节,就不算过完年。但小朱还是收拾起行囊返回北京,希望尽快能找一份合适的工作,希望保有父母对他骄傲的目光。

  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与小朱经历相似的“蚁族”有很多,他们绝大多数来自经济欠发达地区,其中来自农村和县城的比例分别达54.7%和20.7%,是名副其实的“穷二代”。他们勤奋苦读考上大学,背负着家庭很高的期望,在大学里他们通常比家庭富裕的孩子刻苦得多,但是目睹同学中“富二代”、“权二代”毕业后轻易获得好职位,买房买车,自己却从村到村(从农村到聚居村),求职艰难,他们对贫富差距、社会不公的感受,与其他群体并不一样。

  也有人劝小朱,为什么不去其他二线、三线城市碰碰运气,毕竟那里的竞争没那么激烈。小朱笑着告诉记者,自己是从农村走出来的,知道城乡之间的差距,无论是就业环境还是政治环境,或者接受再教育的机会,大城市所拥有的资源是其他城市无法比拟的,而且已经习惯了北京的生活,尽管苦一点、累一点,但总会有成功的希望,彻底改变命运。

  经济学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部部长丁宁宁认为,“蚁族”是中国城市化和高等教育普及化的自然表现,其存在有客观必然性。毕业后的大学生长期收入偏低,折射出各高校片面追求“就业率”之下掩盖的就业质量问题。中国就业政策调整、高等教育扩招、大学生择业观的调整等方面也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蚁族”现象的形成,如大学毕业生数量远远超过了大城市对高层次人才的岗位需求,高等教育的学科设置和经济发展不一致等。

  “蚁族”研究学者、对外经贸大学副教授廉思指出,每个人都有选择留在大城市的权利。因此,如何让“蚁族”真正融入城市,才是应当思考和解决的问题。中国正在进行大规模城镇化,需要大量人才,“蚁族”为城市的发展奉献了自己的才华和青春。不管大城市是否欢迎他们,城市的发展已经离不开“蚁族”,也没有办法把“蚁族”拒于城市之外,或者简单地把他们再送回农村或县城。

  廉思表示,近两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很多工作岗位的待遇并不令人满意,但“蚁族”并没有太强烈的返乡意愿。他们仍然甘愿做“蚁族”。可以肯定,不仅以前毕业的大学生要做“蚁族”,今年即将毕业的600多万名大学生,有相当部分的人,也要做“蚁族”。所以,积极的思路是使他们有序地融入城市,成为新市民。在这个思路的基础上,剩下的问题就是研究怎么解决,采取什么政策、条件和进程,这也给官方带来了政策考验。

来源: 中国新闻网   作者: 张子扬    编辑: 俞佳

 相关稿件
·京蚁族纪念面临拆迁的唐家岭 奋斗快乐着
·政协委员关注蚁族:加快大学生创业廉租房建设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