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2009】阳光下笑脸绽放 秀洲区“阳光村务”广受群众欢迎
2010年1月25日 09:38
图为秀洲区宇泗浜村阳光村务月报首版
【背景】
实行村务公开是遏制腐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手段,针对群众反映的村务公开内容不规范、时间不及时、形式不灵活,特别是大家关心的热点敏感问题的公开含糊不清等现象,2009年,秀洲区精心打造“阳光村务”,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全面推进科学发展、和谐共建进程,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亮点回放】
内容:由部分公开向全面公开延伸
本着“群众关心什么就公开什么、群众想知道什么就公开什么”的原则,改变以前只公开财务的做法,将村务公开的内容扩展到村级党务、政务、事务等各个方面,涉及阳光决策、阳光财务、阳光监督、阳光信访、阳光审批、阳光考核等。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开展,传统、固定的村务公开形式已不适应新要求,主要表现在公开形式单一,公开内容不系统、不具体,更新也不及时,致使村民民主监督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王江泾镇党委委员干根华说。
针对这些情况,从去年3月份开始,该镇33个行政村每月准时编印“阳光村务月报”,及时赠送给每个农户,把村民关注的村务、财务、事务和惠农涉农政策等诸多内容进行公开入户。《百花庄》在第1版显要位置刊登了2009年全村工作要点,《今日新澄溪》则“晒”出了村干部的职务及分工情况。《我村积极抓好‘夏收夏种’备耕工作》、《我村开展现代农业技术知识培训班》等一批反映村务动态的稿件让村民足不出户就能详细了解村里的大事实事。
“阳光村务月报”不仅形式新了,公开的内容也比村务公开栏更多更清晰。据王江泾镇的村干部介绍,“阳光村务月报”加强了对村干部的制约和监督,增强了村干部的群众观念和工作责任心,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一些村民也从“阳光村务月报”上看到了以前不清楚的一些问题,比如低收入家庭的报批手续如何办理等。南汇村村民沈仁姑通过“阳光村务月报”看到村低保户名单,发现自己与他们的条件相当,于是通过申请也成为低保户。她经常称赞“阳光村务月报”给村民们带来了许多有用的信息。
形式:由静态公开向入户公开延伸
据秀洲区纪委有关负责人介绍,“阳光村务”主要体现在“七入”,即工作职责入户、涉农政策入户、重大决策入户、财务管理入户、审批事项入户、监督反馈入户、信访调解入户。在历次阳光村务恳谈会及意见征集中,群众对入户内容满意率达94.7%。
通过“六式”工作法,即“手册式”公开、“月报式”公开、“广播式”公开、“网络式”公开、“对话式”公开、“分点式”公开,村务公开入户全覆盖全区116个行政村,入户率达到98.3%。
2009年3月24日下午,王江泾镇正式启动了阳光村务入户工程。南汇村村干部把刚编印好的新一期“南汇村阳光村务月报”送到全村每个农户家中,不少村民一拿到月报就全部看了一遍。记者看到,这张小月报4个版,刊登了村理财小组职责、5月份村干部报酬明细表和村收支明细表、村级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再生育一个子女申请名单等内容。
村民丁祥观说得实在:“以前不大愿意特意赶到村部去看村务公开栏,站在那里也没有太大耐心看。现在‘阳光村务月报’入户了,在家就可随时拿出来翻翻,而且有许多事关我们村民切实利益的新信息。万一以前的月报找不到了,还可以上网看看,听听广播,这村务算是公开到大家伙心里了。”
监督:由阶段性规范向长效规范延伸
按照“定人、定事、定时”原则,切实抓好“六个一”工作法,即“一村一建档”,各村建立阳光村务公开台账;“一月一反馈”,每月初群众反映情况反馈给村务监督委员会;“一季一检查”,每年3、9月份为阳光村务工程“村与村互查月”,6、12月份为“镇对村督查月”;“半年一评议”,每半年,各村开展“阳光村务群众满意率评议”活动,参评户数达到95%以上;“一年一考核”,年底在全镇开展阳光村务工程评优考核工作;“全年一总结”,各村在年终召开阳光村务工作年度通报会,总结经验,找出差距,倾听意见。
为确保阳光村务入户工程的持久、高效和真实,王江泾镇制定了一系列保障措施。明确镇、村及有关部门的责任分工,由镇各部门调整、充实入户内容,村委会组织实施,同时由大学生村官负责村公开栏和编辑每月一期的“阳光村务报”;以村纪检小组为主,加强监督;每季度对各村实施情况进行一次检查,年终听取村民、党员意见,纳入村班子的年度考核内容。
阳光村务是秀洲区探索创新村务管理制度的重要举措,区纪委副书记汤洁总结说:“去年在全区推广‘阳光村务’的做法,很好地维护了村民的切实利益和合法权益,促进了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
【点评】
阳光村务入户工程将村委会工作职责、国家涉农政策、村重大事项、村级财务管理、各类审批事项和监督反馈事项等内容,通过村务月报、农民信箱、村情短信和村务广播等形式传播到农户家中,扩大了百姓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有助于全面推进科学发展、和谐共建进程,加快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经过2009年度的实践证明,这项创新机制收效明显,受到了广大村民的普遍欢迎。
来源:
秀洲新闻网
作者:
张兆利
编辑:
张兆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