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四季都见绿 “浙江省森林城镇”居民爱绿护绿成风尚
2010年1月6日 11:36
北风呼啸,满地皆是枯黄的衰草,而香樟、杜英、广玉兰、合欢等树木却傲立寒风,这是记者昨天上午在新塍镇庙云桥村某苗木种植基地看到的景象。在这个目前我市唯一的“浙江省森林城镇”,一年四季都有“绿”的踪影。自2003年起开展“万顷绿化造林”工程后,经过数年的培育,如今当地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已有13.9平方米,森林覆盖率达18.5%。
爱绿护绿成风尚
在新塍镇,植树造林几乎是各职业、各阶层居民的共同习惯。近年来,全镇共收到单位和个人绿化捐款23万元,认种认养各类树木385株。镇领导、镇农业系统干部、镇派出所、团员青年、中小学生等人人爱绿护绿,每年都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义务植树活动。
由护林员、专业队和林权到户3种管护模式精心呵护的树木即使已有上千年历史,至今仍枝繁叶茂。全镇12株古树名木都有专门的“保姆”维护,尤其让新塍人骄傲的是,已经1500多岁、被誉为“嘉兴树王”的古银杏至今屹立在小蓬莱公园,长势良好。
记者从新塍镇2008年至2010年绿化总体规划中了解到,当地仅财政性资金用于绿化的投入就达1300万元左右。除了四季常青的行道树外,该镇还广泛种植深受百姓喜欢的桃、梨、枇杷、橘子、石榴等果树和桂花、梅花等植物。
从数量到质量的转变
“100株杜英的价格还抵不上一株树径15厘米的广玉兰,看来今后还是要想办法多种些精品树种。”苗木营销大户唐金荣感叹道。这几年,他亲眼见证了新塍镇绿化从重视数量到关注质量的转变。发展精品苗木不仅能给营销户带来更丰厚的收益,同时也能提高当地绿化的整体品质。
据镇农技服务中心副主任周卫文介绍,从2008年开始,新塍镇借助世博会的契机理性管理绿化,打造高标准的精品苗木。既能满足上海、江苏等周边地区生态工程和园林景观建设的需要,也使本镇当地绿化向标准化和立体化过渡。举例来说,现在绿化并不以种树多为荣,而是注重“卖相”,即树冠的培育。大间距、细栽培孕育的树冠才会亭亭玉立,像杜英这样不讲究树冠的老牌绿化“主力军”已被香樟等其他树种替代。
对于当地人而言,成功创建“浙江省森林城镇”并不是绿化的终点,提升档次、增加精品、挖掘文化底蕴、增强生态功能……这些举措的逐一落实将使新塍镇的绿化格局更趋合理化。
来源:
嘉兴日报
作者:
沈 洁
编辑:
张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