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话坊
戊戌即将过去,己亥就在眼前。在这迎新辞旧的时刻,盘点一下过去一年中所做的一切,更有利于新的一年再出发。
2018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秀洲区作协,嘉兴市文联、嘉兴日报、嘉兴市作协和交通银行嘉兴分行,分别举办了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年征文活动。我先后撰写了《改革四十年,搬了三次家》和《楼房圆梦记》,以亲身经历话说居住条件的改善,记录改革开放给百姓生活带来的改变。文章获得了秀洲区二等奖和“交行杯”嘉兴市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年征文优秀奖,圆了我写作上的一个小小梦想。
我的另外一个梦想,也在2018年如愿以偿——我的《双桥逝水录》一书出版发行。
说起这本书出版的经过,还得从2008年讲起。那年5月的一天下午,《南湖晚报》记者到我家采访了解双桥的故事。2008年5月28日的《南湖晚报》,刊发了题为《双桥成了一代人记忆之痛》报道。文中写到“双桥的影子不见了”“双桥不应该被后人遗忘”,针对“市级文保单位双桥命运多舛,西双桥被水泥桥取代,东双桥被07省道占据”的状况,提出“城市建设中,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好古迹”的问题。同时,报道配发了我的照片,照片说明写的是:“蒋陈华老人站在水泥桥上无限感慨。”看到报道,我心中顿生感悟,觉得应该把双桥的一事一物都记录下来。
后来,双桥逸夫小学常邀我去给学生讲课(那时我是秀洲区关工委讲师团成员),我慢慢意识到,把双桥的故事写下来很有必要。于是我就主动走访当地老干部和村民,把他们讲述的事情记录下来,有故事,有传说,有逸闻。同时,我收集有关双桥的历史资料,如解放前上海《申报》刊载的双桥旧闻、嘉兴市党史馆有关双桥的史料等。
接着,我把双桥美丽的传说和苦难历史写成《双桥的记忆》,发表在2015年3月15日的《南湖晚报》“天籁阁”栏目中。后又充实内容,增添了“双桥玉”“双桥遗址”“金桥”“西双桥与东双桥”“钱家溪”“独立营在双桥”“双桥人民公社”等段落,整理成《双桥逝水录》一文,于2016年12月,分两期刊登在《嘉兴日报·江南周末》“人文地理”版面。
那时,我心中还没有整理成书的想法。直到2017年冬天,在一次南湖文学社活动时,秀洲区作家协会名誉主席吴顺荣老师向我建议:该出一本书了。这才提醒了我。
熟悉双桥的老人越来越少,现在能把双桥典故讲清楚的人已不多,我确实应该趁自己还耳聪目明,尽快把双桥故事整理出来。于是,我从十几年来写的近三百文章中挑选出有关双桥的120篇文章,分成“人文地理”“话说节气”“乡风乡俗”“邻里众相”“家长里短”“泥土芬芳”“生活趣事”“教学摭拾”等八个板块,编辑整理成书。对我个人来说,出书虽没有经济效益,但可一表我对家乡父老的挚爱之情,对社会也算做了一点贡献,给下一辈留下一笔精神上的财富。
2018年9月,《双桥逝水录》问世,意想不到的是,引起了新闻媒体的关注,使我诚惶诚恐,受宠若惊。嘉兴市图书馆、王江泾镇文化站、双桥所在地王江泾中小学校对这本书也很是肯定。当地乡亲们包括在杭州、上海的“双桥人”纷纷来函,索取这本书,不到三个月,已经有700余册《双桥逝水录》流向读者。
感谢家乡的土地给了我写作的源泉,更感恩父老乡亲和社会对我的帮助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