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秀洲首页 > 人文秀洲  >  长虹桥  >  原创作品
梦里水乡番薯情
2019年1月11日 09:08 来源:嘉兴日报 杨国强

  ※食味记

  如今物产丰富,好吃的东西多到数不胜数,无论城里乡下,品味各种美食已不是什么奢侈的想法。但在小时候,基本上只有番薯算是伴随我整个童年的美味。

  如今,番薯已不太常吃。而且,当初不会想到,尽管现在我还是乡下人,但想要吃番薯,还得到菜场去买。有时候,买回几只女儿不屑一顾的番薯,吃的时候,我还脑洞大开:要是老祖宗还在,知道我现在连番薯也是买来的,是不是要敲我脑壳,数落我懒惰、不成器?打趣地把这些话跟妻子一说,妻子立马就忿我:脑子有问题了,吃只番薯还想这多!

  尽管如此,手里捧着番薯,我常常还是止不住要想起种种往事。有关番薯的回忆,算得上我过往岁月里“连筋带肉”的一部分内容了。

  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真是没多少可以吃的东西,三餐能够混个饱,就已经很不错了。不过,那时候,大多数乡下人家,番薯多少还是有点的。毕竟,那年头,哪家不在自家的一亩三分地里种上一片番薯呢?

  那时的农民爱种番薯,不仅仅是因为种植技术含量不高,只要肯出一点力,番薯绝对比较高产。但种植番薯最基本的动力,大多是为了喂猪。那个时候,养猪是一个家庭很重要的一笔收入来源,用以前常常说的一句话来讲,就是“蹭点过年铜钿”。所以,煮猪食,是许多农民每天必不可少的劳动。

  煮的时候,大点的番薯切成块,小点的就整只下锅。番薯放进土灶的大铁锅里,摆至差不多到了锅沿,加上点清水,然后用厚重的木锅盖盖上。搬个小板凳,坐到灶口起火。没多会儿,混合了番薯甜香味的热气就弥漫在整个灶间。时不时掀开锅盖,拿根筷子,捅捅番薯,直到能轻松插进去,也就不用再添柴火了。盖实锅盖再焖一小会儿,就大功告成。

  虽说是做猪食,但我常是顶不住锅里飘出来的焦香,偷偷挑一两只贴在锅底、渗了焦糖的番薯出来,满口都是知足的味道。有时候,邻居路过,也不忘热情地给他奉上一只热乎乎的番薯。乡下人讲究有来有往,不定什么时候,你就又吃了人家的。

  至于那锅里余下的番薯,就拌上柴糠,倒进猪圈的食槽了。

  当然,家里的番薯可不是单单喂猪的。那年头,粮食尚不十分宽裕,早晚的两顿粥,往往会添些削了皮、切成小块的番薯,煮成一锅香喷喷的番薯粥。吃起来上口,省菜还耐饿。

  那时的秋收后,农民家中的厅堂、灶间乃至猪圈的某个角落,都堆了小山似的番薯,这是最为常见的场景。嘴馋了,随手就可以拿一个出来,洗洗,削了皮就能生吃。那味道,十分甘甜。

  生吃番薯的最高境界,是等到寒冬腊月后,将藏进地窖或稻草垛的番薯取出来再吃。这些攒足了糖分的番薯,绝对称得上那个时代的“红富士”。在乏味的冷冬里,三五个少年在某个避风的墙根处,晒着暖洋洋的太阳,分享着嘎嘣脆的生番薯,堪称十分温暖而写意的图景。

  农闲时,勤快的人会弄点番薯煮熟再捣成泥,撒上芝麻,摊成一张张饼,在太阳底下晒干。逢年过节有客来,就掏出些干番薯片,下油锅炒成金黄色,作为待客的小吃。后来,生活条件好一些时,多放点油炸来吃,更是色香味俱全。而图省事的人家,喜欢把番薯切成条,煮熟后直接晒干,随时随地都可以拿出来慢慢嚼,入口不仅很甜,还很有嚼劲,有点牛皮糖的感觉。

  现在,菜场常能看到售卖番薯藤的。放在以前,那纯粹是做猪食的东西,很少人会去当蔬菜。我们也只是从一些老人的口中听过“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吃番薯藤的事。前年的某一天,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乡下路边菜摊看到有人在买番薯藤,强烈的好奇心驱使我也买了点回家。拍了俩蒜苔,和番薯藤一起下油锅爆炒,没想到新创的一道小菜也十分爽口。

  看来,有些事情,若不经历过,不会轻意能懂。正如我那渐已长成的女儿对我的番薯情结极为不屑一样。她所感知的,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和一种全新的生活体验。

标签:原创 责任编辑:平彩娟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1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