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
1965年,我进入兰台药局,在医药零售业工作22年,最终在医药行业退休,而后继续效力于医药业,亲历和见证了嘉兴医药零售业半个多世纪来的发展变迁。在改革开放春风的沐浴下,嘉兴城乡医药零售业变化巨大,从结构单一到多元化,药品质量管理也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
1956年公私合营后,直到上世纪70年代,分布在嘉兴城区和乡镇的零售药店总共才42家,从业人员不到300人。这些药店和人员服务于嘉兴34个乡镇、近60万人口,平均1.43万人才拥有一家药店。当时,嘉兴城区总共只有兰台、童天成、杨九牧、万康、建华、南门、南堰、参药店等八家药店。在乡镇,新塍、王店各有三家药店,27个公社所在地只有一家药店,还有四个公社的所在地连一家药店都没有。比如,1975年,我参加农业学大寨工作队来到当时的洛东公社,公社所在地西文桥没有药店,只有一个洛东供销社综合门市部。还好,在这个供销社门市部里,总算还有一个中西药柜,一位年逾花甲的老药工负责药品的销售。虽有药柜,但供应的药品少之又少,只有一些最常用的药品,要买稍好一些的药,只能跑到新塍镇上,再不然就要到嘉兴了。几个没有药店和药柜的乡镇,百姓买点常用药不得不走很远的路。
即便是在嘉兴城区,购药也不方便。甪里街嘉兴民丰、冶金新村的居民,要是有个头痛发热、肚子不舒服,买药得跑到中山路的万康药店;真如、三塔的居民只能到位于澄海路口的南门药店。除了勤俭路的兰台药局会开到晚上七点,其他药店下午五点都会打烊关门。
医药行业是特殊行业,国家对医药行业的管理比较严,条条框框也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浪潮逐渐遍及其他各行业,但医药行业直到上世纪80年代末还基本是封闭的。单一的经营模式,令当时嘉兴医药零售业的销售增长十分缓慢。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上世纪90年代初,首先是秀洲、南湖两个区的乡镇药店开始变革。医药商店原先国有、集体所有制性质发生变化,承包经营、买断经营的形式开始出现。不过,当时的医药零售市场并没有放开,药店数量依然停留在60年代的水平。
2001年,尘封近半个世纪的药品零售市场终于迎来了全面开放。嘉兴市区第一家民营药店于当年在文昌路开出,随后,民营药店在秀洲、南湖两区及各乡镇如雨后春笋涌现出来。以洪合镇为例,1983年以前,该镇仅有隶属于当地供销社的一家药店。而如今,并不大的洪合镇上已有大小药店18家。2000年以前,南湖、秀洲两个区零售药店总共还不到50家,如今,南湖、秀洲、经开区已有零售药店近500家,嘉兴五县(市)二区零售药店达到1816家。过去,乡镇药店只开到了乡镇行政所在地,现在已延伸到村和社区。一些药品销售连锁企业的新药店还随新居民小区建成同步到位,药店几乎已开到了老百姓家门口。药店的营业时间也从过去的8到10小时,普遍延长到12至24小时。
零售药店数量的增长,促成了平价药店的出现。2003年12月18日,老百姓大药房在市区勤俭路开张。这家药房首次以开架方式经营,引起了群众的极大关注。一时间,在这家药店买药的人摩肩接踵,收款台排起了长队。随后,许多药店也纷纷跟进,平价药店几乎随处可见,药品零售定价体系从此被打破。平价药店多了,有序的竞争,让嘉兴百姓得到了最大的实惠。
为了让城乡百姓能够在零售药店凭医保卡配购药品,2002年3月,经嘉兴市社保局批准,嘉兴市区首批七家医保定点药店名单公布。到2018年,南湖、秀洲、经开区已有420余家药店成为医保定点单位,医保定点药店比重占药店数的84%以上,城乡居民基本上都能在就近的药店刷卡配购所需药品。
改革开放40年特别是近30年来,嘉兴零售药店不仅数量上突飞猛进,内在管理和质量管理也发生了质的变化。到2017年底,所有药品销售企业都获得了省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药品经营许可证》,全部通过了国家卫生部制订的《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所有这一切,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保证药品的质量,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过去小药店普遍存在的经营场地散乱、仓储简陋、设施不全、经营人员文化程度低、医药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等现象,已经一去不复返。
药品零售业的快速发展,也推动了嘉兴药品连锁业的发展。目前,嘉兴市本级已有华氏兰台大药房、嘉兴万寿堂、嘉兴老百姓、德林顺、快康等多家连锁公司和多家外地药品连锁公司。这些药品连锁企业,自2001年药品零售市场开放以后,由一家单体药店经过几年、十几年奋斗拼搏发展而形成,下辖门店一般都在几十家,最多的达一百余家。药品连锁企业的发展,对于规范药品质量管理和药学技术人员知识水平的提高,起到了十分明显的作用,同时也为城乡百姓提供了更好的药学服务。嘉兴万寿堂药品连锁公司推出“小药房,大关爱”活动深入到城乡社区,把药学服务和关爱健康送进千家万户,在广大市民中塑造起了良好的形象。
冬天来临,阵阵中药膏滋的浓香,从一家家中药店里袅袅飘散而出,路过的人总会情不自禁叹一声:“啊,好香!”这样的场景,也得益于药品零售市场的改革。过去,一些大牌中药店都有中医坐堂的传统,解放初期,嘉兴的几位名中医,如潘韵泉、许子畏、魏伯群、严定梁等,都曾在嘉兴几家老字号药店坐堂看病,但公私合营以后基本中断。2007年,嘉兴市人民政府出台了《嘉兴市中医药攀登工程实施方案》, 2010年12月又出台了《嘉兴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意见》。这些政策的出台,推进了嘉兴市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也为嘉兴中药商业的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和氛围。从2009年3月嘉兴首家名老中医馆在百年老店童天成中药店开出以来,中医坐堂的药店越来越多,大大方便了城乡老百姓看中医、配中药。
曾几何时,买药难是一个令人们颇为头痛的问题。40年改革开放,嘉兴医药零售业健康发展,造福城乡百姓,大家的感受真真切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