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秀洲首页 > 人文秀洲  >  长虹桥  >  原创作品
阿毛家的变迁
2018年11月23日 09:03 来源:嘉兴日报 朱娟清

  ※征文

  五一归乡,又见小村里增添了几幢新楼房。午饭后,母亲说:“阿毛家的四层新别墅气派得不得了,带你去看看吧!”

  我连连点头,禁不住夸赞起来:“阿毛家前年为了孙子读书,在城里买了一套100多平方米的商品房。现在又建了新房,日子真够红火的啊!”

  “是呀是呀。这幢新楼房的装潢设计真让全村人开了眼。啧啧啧,阿毛说花了五六十万呢……”

  随着母亲的介绍,我边走边听,脑海中不觉浮现出了四十年前的阿毛家。那是一所茅草屋,村里人都将阿毛家叫做“独家远村”。他家的祖辈自苏北迁居来,我们称为“江北人”,贫穷、外乡人,自然是不受当时村民们欢迎的。因此,那两间茅草屋,建在小河南岸一片土丘上,离开村子足有七八百米。泥土夯成的墙矮矮的,茅草盖成的屋子低低的,远看就像童话里七个小矮人的住所。

  孩提时的我们,非常喜欢到阿毛家遛弯儿。或在泥墙洞里捅蜜蜂玩,或听阿毛的小脚奶奶讲故事。那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是村里唯一裹小脚的,据说出生于大户人家。她读过四书五经,是我们眼中的“文化奶奶”。有一回,她说:“你们这些娃子真幸福,长大以后啊,一定能乘汽车、坐飞机上北京天安门去!”当时,我们连自行车都没见过呢,所以一个个瞪大眼睛难以置信。

  到了七十年代末,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祖国各地,小村开始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首先是解决了阿毛家那两间快要倒塌的茅草屋。在队长的号召下,在小村人的全力帮助下,阿毛家终于搬迁到了村子里——三间新瓦房建造在小河的北岸。八十年代初,全国开始实行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不久,农村里就出现了勤劳致富的专业户。阿毛的父亲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借用闲置的公房,率先进行了规模化长毛兔养殖。靠着吃苦耐劳,阿毛家一跃成了全村的榜样——万元户。

  那年,阿毛家购买了一台十二英寸的黑白电视机,这个史无前例的“小匣子”让小村的生活丰富起来。夏夜,阿毛将电视机摆放在晒谷场上,全村人汇聚一堂看到了北京天安门,看到了长江黄河,还迷上了电视剧《霍元甲》《上海滩》《排球女将》……更知晓了小村外全国各地的喜事趣事国事。后来,乡镇企业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高中毕业的阿毛进了小镇一家羊毛衫厂。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他学会了机器修理和各种羊毛衫样衣的打样,成为一个技术上的“香馍馍”。

  八六年春季,阿毛为了娶媳妇,在三间平房的后面新建了三间两层楼房。那场婚礼上,人们一拨拨地涌进新房去看热闹、看新娘。可不,阿毛娶的新娘子是十里八乡的美人,名叫玉仙,出落得“小凤仙”似的。阿毛不停地递着香烟,满脸是藏不住的笑容。九十年代中期,阿毛从厂里辞职后做起了“发毛纱”生意。夫妻俩起早贪黑忙里忙外,小日子过得有声有色,村里人都夸赞阿毛的生意经通络得很。

  岁月如梭,转眼间,阿毛的女儿小丽也到了婚配的年龄。为了讨女婿、办喜事,2009年,阿毛将三间平房也改建成了楼房。新房子的装修丝毫不逊于城里,彩电、冰箱、洗衣机等家用电器一应俱全。婚后,小丽和丈夫在阿毛的提议下办起了针织羊毛衫加工厂。小夫妻俩秉承了阿毛吃苦耐劳的创业精神,厂子办得风生水起。2011年,阿毛家拥有了村里的第一辆私家车,并在洪合镇购买了一个羊毛衫门市部,实现了自产自销一条龙,生意规模不断扩大,年收入达到了上百万。

  我回乡看望父母的日子,偶有几次遇见阿毛,六十多岁的他面色红润,精神勃发,也有些发福了。前年暑假到阿毛家小坐,阿毛喜滋滋地看着五岁的外孙说:“刚在城里买了房,明年我和玉仙也要做城里人了。呵呵,就是去照顾这个上学的小孙孙哦。”

  去年国庆节,听说阿毛的女儿女婿拆除了旧楼房,正在建造专人设计的花园式别墅。这不,到今年四月份,已经全部竣工了。

  五分钟的路程,母亲和我踏进了阿毛家的大宅院。呵,四层洋房果真高大阔气,廊柱上张灯结彩,洋溢着浓浓的喜气。玉仙热情地迎了出来,说女儿女婿带着小孙孙出国旅游见世面去了,阿毛在羊毛衫厂里守着,帮忙料理一些事务。玉仙领着我们一层一层地参观,我们看到地下车库中停着一辆新买的奥迪A6L,客厅、厨房、卫生间和卧室的装潢典雅美观,各类灯具、家居用品、地板地砖质地考究,我们还看到一个上百件的样衣间……玉仙自豪地说:“这都是阿毛打样的,他把每一件都当作珍品,他说以后要开个阿毛样品展览馆。呵呵,俺这个老头子真够异想天开的……”我倒觉得阿毛太有趣太可爱了,这个创意确实不错,值得点赞呢。

  下楼重回院里,我仔细地打量起来:这简直是个美丽的微型公园啊!有假山、喷水池,有紫藤长廊、凉亭,亭子里是一张小石桌和四个小石凳,一条鹅卵石小径通往围墙处,那里有一丛蓬勃的翠竹,旁边有一个秋千木架子,还有碧绿的草坪、各色花卉和许多盆栽。我连声称赞,感叹着阿毛家四十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时,玉仙端着茶盘带着我们来到凉亭下。三人一起喝茶聊天,一起忆苦思甜。

  离开阿毛家,我站在新筑的河堤上,小村的全貌尽收眼底。亦如阿毛家一样,琉璃瓦瓷砖墙的二层楼、三层楼,一幢接一幢。我听到隆隆的机器声(倒毛机、织带机、套口机、并线机和电动横机)从一扇扇窗户飞扬而出,犹如一支交响乐,演奏着新时代的赞歌……

标签:原创 责任编辑:谢冬妹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1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