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光
胡羊港,即现在的虹阳港一片,南起供销社竹木部,北至原镇政府那片集居地段,是一个因河而自然形成的水乡小镇。对于从前的虹阳老百姓来说,到胡羊港街上逛逛,也就是所谓“出街上了”。
虹阳人喜欢出街上茶馆店吃早茶。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胡羊港这么个小地方,除了虹阳供销社拥有一家有点规模的老茶馆,虹阳大队还在大队部腾出了几间房,开了家茶馆。也就这么小的地方,有两家规模都不小的茶馆,生意上有所竞争也是难免。虹阳大队老茶馆或为开拓财源,或纯粹是为茶馆的生意,专门从上海的评弹团请来了说书先生,开启了搭台说书的先例。
在“文革”刚结束的那个年代,虹阳大队茶馆店的这种做法,绝对属于十分超前的行为,是敢为人先的一次思想解放、行动上的一次创新。一时间,男女老少无论是看稀奇的,扎闹猛的,还是像我爷爷那样的老书迷,都争相赶去。当时,每天都有日夜两场表演,常常座无虚席。有时候,茶馆的门口、窗外,都挤满了听书的人头。
茶馆店里的舞台,是用几块门板架在长凳上拼起来,然后铺上地毯。说书先生的讲台,也就是一只有点年份的办公桌而已,若不是盖了块红色绒布,实在是难上台面的。一把套了红色绒布套的靠背椅,从露出来的凳脚来看,也是旧货。说书先生背后的墙上,贴了用红纸写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八个方块大字,算是整个舞台的背景。至于台下,无非是一排排拼木板材钉起来的旧长台,这种连漆都不上的“赤膊”台子,擦得再卖力,也油亮亮的,并不整洁。场面上看去,有点能省就省的简陋。但在以前,买张二角左右的门票,有个坐的地方,泡杯热茶,边吃边听书,已算是不错了,不似现在这般讲究。只要说书先生上台一落座,惊堂木拍下,那演出气氛依然浓烈。演出的时候,众人抽的烟,合着那茶杯里不断冒出来的热气,在两盏雪亮氖气灯的照耀下,一片烟雾缭绕的景象。不过,在那时,却也是一副十分令人享受的场景。
我因有个酷爱听书又爱喝茶的爷爷,受他熏陶,也成了书场里的常客。尤其是《乾隆皇帝下江南》和《水浒传》这两部书,我和爷爷风雨无阻,一场不落。多年后,我在上海电视台的节目里再次听到熟悉的声音,才知道此前说这两部书的,正是评弹界的泰斗吴君玉先生。吴老等评弹界前辈多年前不惧坚苦、默默将评弹艺术的带到乡野小镇的书场里,而我有幸能够经历,也算是平生一段造化。
虹阳大队部茶馆书场的火爆场面,自然触动了供销社茶馆的人。他们不甘人后,从上海、苏州等地也请来了说书先生,在茶馆里搭起了说书的场子。于是,那个时候,在胡羊港这么个小地方,两家书场同时热闹起来。相信这样的景象在当时整个嘉兴地区也是不多见的。直到后来半导体收音机兴起、电视机出现,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慢慢丰富起来,曾经红火的评弹书场才逐渐淡出胡羊港,最终成了虹阳人心中一段美好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