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吧
在嘉兴市的北部,原本有个南汇镇。该地原名长溪,因为所在的钳露圩有南、西、北三汇之分,而镇子又在圩的南部,故称为南汇。明清时,南汇属秀水县思贤乡,现为王江泾镇南汇集镇。
明代时候,元代迁居而来的沈氏家族,是长溪具有代表性的名门望族,人称“长溪沈氏”。明嘉靖年间的沈复,字时旸,号东园,是位著名诗人,逝世后朝廷封赠“给事中”。沈复的儿子沈谧、孙沈启原等后代,出了许多进士。据《明代浙江进士研究》载,“三世进士”在全国有60例,其中浙江14例,一例便是长溪沈氏。
在这里,单表一个沈氏家族中较为杰出的沈谧。
沈谧(1501~1553),字靖夫,又静夫;号石云,又号石山、石溪;嘉靖八年(1529)考中进士,曾任刑科给事中、山东按察佥事、江西按察佥事、湖广参议。沈谧自幼饱读诗书和兵书,特别尊崇明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王阳明。清光绪《嘉兴府志》载曰:“慨然慕道,一日读阳明传,习录有悟,即拟渡江从之,游会阳明。”他一生信奉“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的阳明学说,始终“知行合一”,一心为国忠效。
嘉靖年间,吏治败坏,朝廷一度被大奸臣严嵩及其党羽把持。他们残害忠良,许多功臣、直臣遭贬黜杀害。此时,沈谧刚考中进士,官授刑科给事中。这个官职级别并不高,为正七品,是监察御史的副手。然而,“给事中”作为一名言官,可以监察六部诸司,对官员的违法、违纪行为进行纠劾,有权弹劾百官。
沈谧看到朝廷被严嵩一手遮天,朝政黑暗,众多官员谈及朝政噤若寒蝉,唯唯诺诺,每次上朝都生怕说错话而得罪严嵩。他决定向嘉靖皇帝进言,提出自己改变朝政局面的建议。
一些官员得知沈谧要向皇帝进言,好心地劝说他:“你作为一名小小的七品给事中,何必要操这个心?你如此干,可能会招来杀身之祸。”但沈谧还是如同吃了秤砣铁了心,坚持己见,定要上书进言。
据清光绪《嘉兴府志》载,沈谧给嘉靖皇帝的谏言书中,主要提了四条建议。一是“重辅臣之选”,有感于严嵩党羽的专权,要求皇帝重视对身边大臣的选拔;二是“表理学之臣”,对尊崇“知行合一”王阳明理学思想并有所建树的官员要大力扶持;三是“重风纪之任”,要严肃整顿各级官吏的不正之风;四是“均东南之赋”,认为全国的赋税一半在江南,而江南的赋税大半压在东南沿海一带,一定要将东南沿海地区繁重的税负减下来,以缓和社会矛盾。不仅如此,沈谧还直言必须整顿朝纲,杜绝宦官干涉朝政的行为。
当时的沈谧进言之后,心里也犹如“十五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但值得庆幸的是,可能为了缓和社会矛盾,嘉靖帝阅览了沈谧的进言书后,并没有为难沈谧,并赞成他的提议。此后,嘉靖帝对朝廷重臣的选拔制定了严格的制度,并采取了厘革缩弊、振兴纲纪等改革措施,均衡东南沿海地区的赋税,下令退还一些被侵占的民田,汰除军校匠役10万余人。
更为可贵的是,嘉靖大刀阔斧地清退了皇宫内宦官2000余人,“劾罢自宫男子二千余人”(清光绪《嘉兴府志》)。这一举措,在阉党气焰尚炽的嘉靖朝初期,确实是很了不起的,朝野为之震动,因而开创了嘉靖年间的“新政”时期,得到朝野上下的拥护。嘉靖帝的这些改革举措,和沈谧的进言有着很大的关系。
沈谧为官清廉,一心为公,官声日盛,不久就被提拔为正五品的山东按察佥事,专对官员行为进行巡察、检视,弹劾各级官员的违法、违纪行为,并监督重要刑事案件的审判。之后,又调任江西按察佥事。在担任江西按察佥事期间,大庾县(今江西大余县)发生了以李文彪为首的土匪之乱。熟读兵书的沈谧主动请缨剿匪,一举消灭了李文彪匪帮,平定了大庾的局势,使百姓安居乐业。此后,沈谧又升任从四品的湖广参议。
嘉靖十六年(1537),沈谧和嘉兴府太守盛周共同在家乡的闻湖(今王江泾镇梅家荡)建起了闻湖书院,同时建起王阳明祠。在闻湖书院,沈谧与“钱德洪、王畿、唐枢诸人往复切磋,学者翕然”(清光绪《嘉兴府志》)。秀水知县林应亮特为此事撰记。许多学生聚于闻湖书院,聆听讲学,太守盛周还曾亲自为书院学生授业。
沈谧著有《石云家藏集》,其著书处名为“万书楼”,室名为“存石草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