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秀洲首页 > 人文秀洲  >  长虹桥  >  原创作品
梅家荡的前世今生
2018年7月20日 09:03 来源:嘉兴日报 王金生

  ※历史吧

  王江泾镇运河之东有一个巨大的淡水湖泊,名曰梅家荡。梅家荡东西长2.3公里左右,南北宽约2.7公里,是嘉兴市境内最大的淡水湖泊。这里是古太湖遗存的一个印迹,其名称的由来,最早可从五代十国时期说起。

  公元907年,唐朝灭亡后,各地藩镇纷纷自立为国,中国进入了五代十国时期。在钱塘江畔,有个封号吴越王、名叫钱镠的临安人“提三尺剑,马上得天下”,创立了吴越国。据清宣统年间唐佩金《闻湖志稿》记载,“钱氏开国,闻人氏俶居之(杭州)”。“闻人”是复姓,其族先祖是齐鲁大学问家少正卯。少正卯被杀后,他的后人便散居天下各处,并改姓闻人。吴越国中,有个身为从事(即“参军”一职)的官员名叫闻人珪,办事干练,屡屡有功于朝廷,后官至御史中丞兼国子监祭酒。公元957年,闻人珪之子闻人新从钱塘(今杭州)迁居秀水(今秀洲区)北部的一个巨浸(大的湖泊)旁居住下来。闻人新好藏古书,家中藏书数以万计。闻人新的儿子闻人泰自幼接受着良好的家庭教育,官至大理寺评事。宋祥符五年(1012),闻人泰的族亲闻人侃中进士;天禧三年(1019),闻人泰的长子闻人建(字端木)也进士及第,自此,“闻人氏奕世簪缨不绝,江右称望族”。于是,闻人家族的名望一下子得到了提升,他们住所旁那个无名巨浸便被冠以了闻湖、闻家湖之名。后来,尽管闻人氏西迁,但闻湖之名还一直被保留着。

  明嘉靖十六年(1537)丁酉,王江泾人沈谧、盛周在闻湖中“十亩宫”税暑亭遗址上建构了闻湖书院,祀王阳明先生于其中,一起讲学阐理,并与当时名人钱德洪、王畿、唐枢诸人往复切磋,学者翕然向风。由于学士、生徒坛会盛结,时人都言有文明之象,因此,“闻湖”又被冠以“文湖”之雅誉。至于闻湖书院没落于何时,目前尚无法考证,但有一个美丽的传说需要穿插一下:闻湖书院内有王文成(阳明)祠,相传湖中有金链珠蚌,中秋之夜光浮水面,在书院可清晰看到,因此文人骚客留墨颇多。书院原有遗址在,俗呼“书院墩”,可凭吊古,如:

  “家住闻湖西,分明入画图。云山南绕越,烟水北通吴。机杼村中月,鱼虾市外湖。由来吟赏地,往往恋枌榆。”(清·孟彬)

  “春风杖履集英才,在水中央共溯洄。鹿洞鹅湖留一派,渔师亦听讲经来。”(清·宋景和《泛棹集》)

  “斯文犹未衰,讲院惜已圯。淼淼闻湖滨,当年有遗址。肇祀崇阳明,道学深仰止。时维沈与盛,春风来杖履。鹿洞与鹅湖,师承良有以。迄今人已往,池馆废中沚。何时此振兴?十亩宫重起。”(清·计楠)

  “潆洄浅水沉书院,缭绕回廊说故家。十里澄胡一钩月,晚凉开遍绿萍花。”(清·李道悠)

  “讲学集英才,书声出云水。寒烟号蛩螀,荒洲满芦苇。”(清·唐佩金《缀旧诗》)

  在我们当地的土话中,“闻”“文”与“门”相近,而“门”又被讹为“梅”,所以有人便将闻湖写作了梅湖、梅家湖,俗称梅家荡。也有人说,因为闻湖埂上曾筑有“寻梅”“问柳”二桥,故又称之为梅家荡。但不管怎么说,从明代大学士朱国祚所作的《梅家荡棹歌》来看,当时已有“梅家荡”这一称谓,并一直延续至今。

  当历史的车轮驶入20世纪80年代时,梅家荡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84年2月至1985年4月,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周边乡镇居民围湖2.8平方公里,将梅家荡开发成了国家级“五大商品鱼养殖基地”之一,共建设鱼塘310座,内塘养殖面积达4000余亩。1995年,地方国营嘉兴养鱼总场向国家申请在梅家荡建设浙江嘉兴长江流域四大家鱼原种场;1998年11月,占地1631亩的原种场竣工并通过农业部验收,设计生产能力为年产四大家鱼后备亲鱼3000组。2002年,总场下属单位嘉兴市养鱼场在梅家荡国家商品鱼基地建成青鱼良种繁育场;2004年,青鱼良种繁育场通过省级验收。2012年1月,王江泾镇被评为了“中国青鱼之乡”,这与梅家荡所作的贡献是密不可分的。2013年3月,梅家荡又建设成为了“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农业特色园区”。

  目前,王江泾镇政府正在努力将王江泾镇打造成为一个省级旅游度假胜地,其中就包括了梅家荡的开发与建设。

标签:原创 责任编辑:谢冬妹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1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