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秀洲首页 > 人文秀洲  >  长虹桥  >  原创作品
端午话粽
2018年6月22日 09:04 来源:嘉兴日报 山明珍

  ※食味记

  “青姑田鸡活扒皮,糖来沾沾好东西。”这是母亲用浓重的秀水口音让我从小猜到大的谜语,谜底是粽子。

  粽子古称简粽、黏黍,端午吃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习俗。幼时常常盼望过端午,其实就是盼着吃粽子。记忆中,故乡的粽子有白水粽、咸肉粽、鲜肉粽、蜜枣粽、赤豆粽等。我们乡下人家,可没有陆游念叨的艾香粽子,亦无张耒吟咏的冰镇粽子,更无林苏门歌颂的火腿粽子。那个年代,有清香无馅的白水粽吃,便已经很好了。

  谈到粽子,脑海中便会浮现出儿时的吃粽神器——粽子筷。粽子筷其实就是一枚竹片,中间截掉一块,剩下两个细脚,关联部分用来握手,细脚部分用来插粽子。这样,吃粽子的时候就不会被难缠的糯米粘附了。儿时,我们还总是在自己的粽子筷上用小刀镌刻代表自己所属的符号,有点像蝌蚪文。后来,心灵手巧的父亲把粽子筷改良成一个可折叠的物件——即手柄和细脚叉两个部分,用螺丝做了关节,可以收放。每逢吃粽时节,我常常对其爱不释手,在同伴面前也颇为洋洋得意。几年下来,可折叠粽子筷的把手部分已被我握得锃明瓦亮,像睡了几十年的老蔑席一样。

  端午节前,祖母常会和我一起去村东头的箬竹滩摘粽叶(箬叶)。摘回来的粽叶,经过一番清洗和蒸煮,颜色由翠绿变为黄绿,渐次柔软。祖母准备好粽叶、糯米、馅料等,开始大显身手。只见她先麻利地拿起两片粽叶,捻开,左右手同时用食指和中指夹住粽叶的前端,轻轻往里一卷,粽叶遂成锥状。左手握住粽叶,右手舀一盅糯米,中间放上馅料,用筷子轻轻插瓷实,再放些米将馅料盖住,随后翻过粽叶将米盖严实。最后,右手用择好的湿稻草,从中间一绕一系,一个有棱有角的粽子瞬间就完成了。

  我也学着祖母包粽子,可一会儿漏了米,一会儿散了架,十多年愣是没学会这手艺。祖母包的粽子风味独特,主要是因为用新鲜草木灰沥出的水来浸润糯米。用草木水浸泡过的糯米粽子,煮好后呈浅绿色,有一种草木特有的清香。尤其是那种咸肉粽,不放任何调料,单单是三精三肥的一小方咸肉,长时间烧煮之后,肥肉部分早已化掉,粽子有肉的咸香又有草木箬叶的芬芳,味道隽永。

  乡下烧煮粽子,通常是用大铁锅。邻居家姊妹多,烧粽子不仅用大铁锅,还用上了一个大蒸架。烧好粽子,五个孩子便开始分。我还清楚地记得,有一次,邻居二姐和小妹居然为了一个粽子用竹竿打架。各家的粽子烧煮好后,邻里之间通常都会有一番相互馈赠,吃着百家粽,让人心生暖意。

  “五月端阳节,家家粽子香”,想念家乡粽子的味道啊!

标签:原创 责任编辑:谢冬妹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1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