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秀洲首页 > 人文秀洲  >  长虹桥  >  原创作品
梅里“四忠祠”
2018年6月22日 09:03 来源:嘉兴日报 梅晓民

  ※历史吧

  据《梅里志》记载,作为明朝遗民的朱彝尊,曾倡议修建梅里“三忠祠”,奉祀三位为明朝尽忠的乡贤前辈:王允昌、李士标和李自明。

  王允昌,明代万历辛卯年举人,授思州司马,后升任贵阳董税郡丞。天启改元(1621),贵阳永宁宣抚使奢崇明占据永宁城叛乱,满城官吏尽数投降,只有王允昌一人拼死抵抗。王允昌寡不敌众,自知必死,便嘱咐手下沿小路出城,将官印及钱粮册薄交给巡抚,自己则悬梁自尽。奢崇明气急败坏,竟将王允昌一门十三口全部屠戮。

  李士标和李自明二人,则身死于反抗清军。

  李士标为明朝山东海州同知。明末崇祯十五年(1642),清军数万人南下侵扰明朝廷腹地,战火燃及今日的山东、江苏。清军兵临山东海州城下时,因新任知州尚未到任,城防等一切事务皆由李士标统领。清兵围城历时三月,李士标不顾疾病缠身,亲自于城墙督守。他在城破前对妻子说:我为朝廷而战,死而无憾,只是苦了你。刚烈的妻子沈氏即自刎而死,其妾、婢、仆等23人也于此后被杀身亡。

  李自明,曾任明扬州府训导。明弘光元年(1645),史可法在扬州抵抗清军,下属官吏望风而逃,李自明却代理多项职务,视事如常。当年五月十日,扬州失守,史可法壮烈就义,李自明也父子双双自缢殉城。

  以上三人的壮烈之举,称得上惊天地、泣鬼神。梅里诗人许灿曾有诗赞曰:“甘将碧血溅刀弓,万古孤臣正气同。欲乞巫阳招散魂,湘蘩何处荐三忠。”不过,限于当时清朝政权尚未稳固,民心尚未收拢,所以,对于朱彝尊倡议修建梅里“三忠祠”一事,清王朝地方政府对大张旗鼓宣传前朝英烈心存疑虑,担心对本朝不利,这件事最终不了了之。

  及至乾隆四十一年(1776),清政权根基已稳,天下太平。为进一步笼络民心,乾隆帝下诏将李士标入祀“忠义祠”。但是,其余二人仍被人为地遗忘。

  道光二十八年(1848),朱绪曾担任嘉兴知县。朱是南京人,他政绩突出,被人称为“儒吏”。朱绪曾为官所到之地,均“以提倡风雅为己任”,收集当地文献,加以研究,勤于著述。据《新建崇始、四忠、清芬三祠记》记载,出任嘉兴知县次年春,朱绪曾赴王店走访朱彝尊曝书亭,看到的却是“竹垞半废,醧舫将倾”,便“急议重修之”。当地士绅欣喜之余还告诉他,当年朱彝尊拟建“三忠祠”而未果。朱绪曾得知后立即拍板:修葺曝书亭,创建“三忠祠”。不过,由于当年夏天发生水灾,这件事暂时耽搁下来。到了这年秋天,梅里的急公好义之士曹珠渊、徐林衡、沈爱莲、王福祥等“输赈钱五万缗”修曝书亭,并创建了崇始祠,以纪念开辟王店镇的王逵。崇始祠于道光三十年秋落成,中间祭祀王逵,东楹祀“三忠“,西楹祀清芬。朱绪曾又提议将“三忠祠”更改为“四忠祠”,祠内增加了同样抗清阵亡的忠义之士李毓新。

  李毓新是崇祯十年进士,曾授潮州推官,因平流寇有功,升任兵科给事中。明弘光元年(1645),清兵攻占江南,引起人民激烈反抗。当年闰六月六日,嘉兴民众千余人揭竿起义,推举已回乡的李毓新等人竖起“反清复明”的旗号。杭州清军闻讯,即于当月十五日出兵嘉兴。由于起义军缺乏有效指挥和作战能力,十六日,嘉兴城破,李毓新阵亡于混战中,其子李祯先抱着父亲的尸体恸哭而死,其妻萧氏率长子李裕长冒死将父子尸体抢回,归葬于梅里。

  朱绪曾为何有这个胆识在王店建“四忠祠”?除了他尊重历史、体恤民情外,还有个缘由。道光年间,大清王朝正面临内外交困,政权岌岌可危。其突出表现为民众反清斗争频频,西方列强势力东侵,鸦片荼毒国民。道光皇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他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到广东禁烟,实施怀柔政策,用政治手段笼络人心,企图维持政权的稳固及国家的安定。朱绪曾抓住这个有利时机,修缮曝书亭,创建“四忠祠”,顺应了历史潮流,也赢得了民众信赖。但他也不敢大肆张扬,只是将崇始祠建在王店乡下的蒋家湾,并将“四忠祠”作为崇始祠的一个附设,避免了不必要的麻烦。不过,无论怎样,这一义举是得到了地方百姓肯定的。

标签:原创 责任编辑:谢冬妹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1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