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秀洲首页 > 人文秀洲  >  长虹桥  >  原创作品
过年的食俗
2018年2月9日 08:59 来源:嘉兴日报 吴顺荣

  ※旧时光

  在中华民族众多传统节日中,春节无疑是最隆重的。春节的各种习俗中,食俗又非常重要。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我国各地春节饮食风俗大不相同,但不管吃什么,无论怎么吃,都寓意了吉祥,表达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按照江浙民间以往的风俗,过年先要祭祖,叫“拜太太”。桌上的供品很有讲究,除了鸡鸭鱼肉,中间还要供上一个猪头,俗称“元宝”,意为日子有盼头,年年有钱花。猪头上还要摆上几根洗净的大蒜,寓意精打细算,会过日子。

  除夕夜,合家团圆年夜饭,举杯共饮道平安,喜气洋洋“福”大吉,此时是每家每户最热闹的时候。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有大菜、冷盆、热炒、点心。一般仅大菜就要有十大碗,象征“十全大福”。在我的老家,上菜的顺序也有讲究:年夜饭的第一道热炒往往是韭菜肉丝,“韭菜”是“久财”的谐音;而后是野菜炒笋丝,野菜学名荠菜,“荠菜”又和“聚财”谐音。这两道菜连在一起,就是久久发财、连连聚财的意思。此后要上肉圆、鱼圆和蛋圆,寓意团团圆圆;韭芽肉丝炒粉丝,则蕴含着“绵绵不断”、健康长寿的美好愿望。在鱼米之乡,鱼是必上之菜,每家都少不了一条“整鱼”,多数为鲫鱼或鲤鱼,含“吉利”之意。但这道菜一般上得较晚,也不轻易去吃它,要把整条鱼留下来,喻示“年年有余”。即便要吃,也不能一次吃光,只能象征性地动动筷子,这也是为了取一个“吃剩有余”的好口彩。就连一碗炒青菜,也被赋予了“亲亲热热”的吉祥语。饭罢,要把吃剩的米饭装进饭箩,上面盖张红纸,叫做“留米囤”,米囤留得越高越好,以示“家有余粮”。

  年夜菜肴,因各地风俗而异。在桐乡,许多人家喜欢吃发菜肉丝,因“发菜”是“发财”的谐音;苏州人则根据黄豆芽的形状美其名曰“如意菜”;绍兴人把白鲞头视为“有想头”;杭嘉湖一些地方把芹菜、韭菜、竹笋做成春盘,寓意“勤劳长久”;把肉丝炒笋丝叫做“丝丝齐齐”,蕴含事事遂意、样样齐备的祝福之意。

  年初一的早餐,北方人离不开水饺,南方人不能没有年糕。水饺形似“元宝”,一盘盘端上桌,象征“新年大发财,元宝滚进来”,更取新旧交替“更岁交子”的意思;年糕意即“年高”“一年更比一年高”。而且,年糕也是五花八门,各具特色,有白年糕、黄米糕、水磨年糕、桂花年糕、红枣年糕、红龟糕等。嘉兴人除了吃年糕,还有吃汤圆的习俗,因汤圆熟透会浮起,所以也叫“和气汤圆”,是和气发财的好兆头。春节走亲访友,招待客人的茶水,要么是饭糍茶,要么是炒米茶,俗称糖汤茶,一碗热气腾腾、甜甜蜜蜜的糖汤茶,寓有“生活甜美,源远流长”之意。孩子们吃的零食,除了甜蜜的糖果,还有发芽豆,又叫“发财豆”,另有花生,俗称“长生果”。孩子们吃了,可以一生平安得长生。

  各地的春节食品独具特色,而每种食品几乎都有一个吉祥的名字。人们相信,这些带着吉祥的食品,能给自己和家人带来好运,也营造出了节日快乐的气氛。正如清代周宗泰《姑苏竹枝词》所云:“妻孥一室话团圆,鱼肉瓜茄杂果盘。下箸频教听谶语,家家家里合家欢。”

标签:原创 责任编辑:谢冬妹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1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