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秀洲首页 > 人文秀洲  >  长虹桥  >  原创作品
王店明末清初的围棋“达人”
2018年1月12日 09:02 来源:嘉兴日报 梅晓民

《围棋近谱》

《郑谷耕传》

  ※历史吧  

  据《梅里志·艺术》记载,明清时期,王店镇上喜欢下围棋的人数众多,对弈是当时王店的文人和一些百姓最钟爱的活动之一,出了不少围棋高手。除了“国手”周懒予,还有不少人因围棋留名青史。

  姚聘三(一作“品珊”),儿童时就痴迷于下棋,由于家中贫穷,父亲让他去街上卖饧(俗称“斩白糖”),但他只要看见人家在下棋,总是要放下糖担旁观而忘了叫卖,有时甚至一整天都在观棋,与他试局的人常败于他的手下。

  梅里藏书家马洵之子马季杰,性懒散,却善弈。如有客来,即列局以对,当时被推为“国手”的海宁陈处士常住在他的家中。

  此外,明代万历年间以制作“褚绢”名闻一时的褚叔铭,也喜欢下围棋。和褚叔铭同时代的李治,“能诗、善鼓琴,又精于弈”,也在史书中留下了一笔。

  郑谷耕也是当时名噪一时的围棋天才。郑谷耕的学棋动机非常奇特:为父而弈。他自己本不喜欢下棋,然其父一生淡泊名利,唯独对围棋难以割舍,作为孝子,郑谷耕为了陪父亲下棋而学棋,后来的棋艺竟足以进入高手之列,真称得上是王店围棋史上一位奇人。

  据金楙志的《郑谷耕传》记载,郑谷耕本名郑潜宜,字谷耕。郑氏为里中著姓,子弟多勤奋好学,彬彬有礼,一直被人所称道。郑谷耕的祖父郑士奇是金楙志的岳父,人称“青城先生”,明朝万历四十六年(1618)举人,历任杭州新城及江苏靖江教谕,后升迁至江西兴国县知县,不久便告老还乡,隐不复出,著有《松窗老人稿》。郑谷耕之父郑资敬,在研究《四书五经》之余,也亲自下地劳作,有古人躬耕之风。资敬嗜好围棋,耕读之余,常常与人对弈,后来竟有一半的家产耗于此。不过,郑资敬的棋艺与南朝宋(420~479)的羊元保、到溉相似,只在五六品之间。而郑谷耕从小受父亲熏陶,十三岁即与父辈们摸子手谈,棋风每每有超越常情之处。年甫弱冠,其棋艺就与南朝宋的王抗、褚思庄辈相仿,几乎可列二品以上。可惜,家产被嗜棋的父亲耗尽,囊中羞涩,缺乏盘缠,再加上体弱多病,郑谷耕无法也无力出远门与棋坛高手们比试。

  王店镇上喜欢围棋的人当中,大家公认王宇荣为非常出色的棋手,幼年时的郑谷耕在与王宇荣对弈时,王宇荣视他年幼,曾让四子,后来郑谷耕反倒让王宇荣四子。康熙二十一年(1682)夏秋之间,郑谷耕重病,但棋艺却有了飞速长进。郑谷耕与王宇荣在王店镇的灵源寺之中对弈厮杀数月,郑谷耕勉强支撑病体较量,最终以多获胜。令人遗憾的是,数月对弈耗尽了郑谷耕的心神,不久便撒手人寰,惜享年仅28岁。

  《梅里志》对郑谷耕的评价是:“善弈象棋,独步吴越间,人谓其象棋第一,围棋第二。”可以想见郑谷耕的象棋水平也是十分了得。后人在戏排108位“围棋新神”时,将诨名“天闲星”的周懒予列在第6位,而“地平星”郑谷耕则居第69位。

  金楙志与外甥李组江(光暎)对围棋也情有独钟。郑谷耕死后某年的夏日,两人拿出周懒予及郑谷耕所藏百余局对弈棋谱,一起朝夕研阅,借以避暑。后来,他们又将其中的“国手”领袖如黄龙士、徐星友等局谱交给书商,刻印成《梅会里周郑二家传谱》,让更多的围棋爱好者一起欣赏和研究。后来,《梅会里周郑二家传谱》入选《中国古籍善本书目》,遵义市图书馆现藏有此书古籍。

  笔者手中有一套电子版的《梅会里周郑二家传谱》,这本传谱又被称为《围棋近谱》,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所藏,分两册共四集。

  《围棋近谱》这本书中,金志楙撰写的《郑谷耕传》紧接书名,然后是题序,后有《围棋近谱》四字占满整页,里面没有“初集”或“首集”字样,而是直接载棋谱,共有周东侯、姚文侯、娄子恒、凌元焕、吴来仪、徐星友、何闇公、黄龙士、盛大有、江天远、黄稼书、张吕陈、周西侯、何翰公等“对子及受子谱”共28局。接下来的“围棋近谱二集”,载有徐星友、姚文侯、黄龙士、苏揆之、邵文远、朱缵公、范胜林、周东侯、赵两峰、卞邠原、何翰公、谭揆士等“对子及受子谱”共26局。《围棋近谱》下册扉页,为“围棋近谱三集”,开头载有郑谷耕遗谱二局,接下来是徐星友、谭揆士、范圣林、姚文侯、梁会今、程兰如、凌元焕、黄月天、吴来仪、蒋再宾、卞宾原等“对子及受子谱”共26局。再下面,则印有“围棋近谱亖集”字样,“亖”系古代“四”的写法,今已不常用。此集载有梁会今、范西屏、施襄夏、程兰如等“对子及受子谱”共20局。两册四集,合计刚好载有棋谱100局。

  书中钤有“哈佛大学汉和图书馆珍藏印”和“哈佛燕京图书馆珍藏”两枚长条章,并有一枚“丹凤来仪宇宙春,中天雨露四时新;人间好事惟忠孝,臣报君恩子报亲”正方印。据笔者了解,这四句诗是昆曲《青冢记·出塞》里的一段唱词,而在纬书《春秋纬·演孔图》中也有类似的文字,只是略有差异。至于此四句诗词以钤印方式出现在这里的用意,还需我们进一步去探究。

标签:原创 责任编辑:平彩娟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1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