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小说
60年前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一个漂亮的小女孩呱呱坠地,给这个平凡而贫穷的百姓人家,增添了很多生趣。
然而,女孩出生后的第三年,“自然灾害”爆发,整整持续了三年时间,小毛头正在长身体的阶段,虽然父母尽力偏袒,但仍没有得到营养的充分供给,导致她整个童年身体非常虚弱。
别人家的孩子在上窜下跳、爬树摘果、下河抓鱼的年纪,小姑娘只能站在旁边羡慕地看着。
她可能因为突然爬出的一条蛇吓得需要躺在床上静养三天;夜晚渔船忽明忽暗的灯火,也可以将她吓破胆,养病一个星期。
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父母看她从小体弱多病,将割草、放牛这些重活交给了姐姐妹妹,她则可以去学校听老师讲课。
但她很懂事,放学的路上总是将一箩筐草割好背回家,一到家便帮忙做农活,尽量减少因自己上学而分配给其他人的负担,而她的成绩依然是班里的佼佼者。
15岁那年读初三,小姑娘通过几个月的咬牙拼博,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和坚定的毅力,考上了第二年春季班的高中。
收到录取通知书,是在一个寒假中特别冷的日子。天寒地冻,盖不过被录取的快乐心情。
但是,家里穷啊!一日三餐都难以维继,盛粥的木桶粘在桶壁上的粥液都要刮下来舔得干干净净,衣服更是几年不添一件新的,老大穿了老二穿,老二穿了老三穿。“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是真实的生活写照。
但,父母亲毅然决然地决定送她去读书。
邻居朋友们听说这消息,不解:“你是疯了吗?读书这种事是男孩子去的,什么时候轮到女儿了?女孩子迟早是要出嫁的,你是在替别人家养老婆吗?”一个孩子上学一年的费用,足可以维持一个家庭半年甚至一年的开销,更何况是要浪费在一个“外人”身上?
但父母坚持己见。
父亲特地从村里结算了一年的工钱:九块钱,在除夕那天买了一只蹄膀,来犒劳辛苦的一家人。他们己经一年多没有吃上一顿肉、见过一点荤腥了。孩子巴巴地看着母亲烧蹄膀,巴巴地等待着夜幕的降临。
除夕之夜,全家团团圆圆坐在桌上,眼晴直勾勾地盯着红烧的蹄膀,口水直流,只等着父亲一声令下:开吃。
突然,奶奶以及其夸张的方式闯了进来,打破了这个家庭的幸福氛围。她从门外哭天喊地进门,一踏入门槛,便往地上一躺,来回打滚,谁劝都不起。
原来,她听说孙女考上了高中,儿子又支持她上学,在这个封建的老太太眼里,这简直就是忤逆苍天、背叛家族的不孝行为。
奶奶以这种极端的方式阻止孙女上学,在这个举家团圆的好日子,孩子们眼睁睁看着蹄膀慢慢冷却,心一点点凉去。谁也没有心情再上桌去,最后连年夜饭都没吃,便各自散去回了房间。
那只蹄膀孤独地凉桌上,成了这家人心中一道不可逾越的坎。
父母没有因奶奶的威胁而妥协。
年后,母亲给女儿开始准备棉被。在破旧的棉絮中,挑出那一点点仅剩的拿得出手的,还可以给予温暖的那一部分。却不想,奶奶仍不死心,突然出现在了大门口,一把将母亲己缝制了一半的棉被扯了过去,撕得粉碎,所有的棉絮飞了一地。她扬长而去。
母亲默默地捡起地上所有的棉絮,只能重新再找出一块块不再完整的布,东拼西凑,尽量让它看起来像一条棉被。
那颗与棉被一起被撕碎的心,以及那只一口未尝的蹄膀,都留在了那一年。那个特别寒冷的冬天,冰冷的刺骨。
她还清楚地记得,父母送她去上学时,周围邻居是怎样诧异的眼神,不可思议的表情,甚至一直不停说着风凉话。
女孩知道自己学习机会的来之不易,也知道家里条件的艰苦,不仅学习刻苦,还非常节省,更体谅父母的辛苦。
女孩很要强,不仅学习没落下,考上了师范学校,当上了老师,家里的农活更是一把好手,手脚利索,一点不比同龄人逊色。
工作后的女孩,成了学生眼中的好老师,深受各位家长的喜爱。对父母、对姐妹更是照顾有加,出钱出力。
此时,那些曾经说着“女孩读书无用,浪费钱财,没有回报”的乡亲们,被狠狠打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