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秀洲首页 > 人文秀洲  >  长虹桥  >  原创作品
斩倭两千秋茂桥
2017年9月1日 08:47 来源:嘉兴日报 欧福泰

  ※历史吧

  

  秋茂桥原是郊区双桥乡寺前村(现属秀洲区王江泾镇腾云村)一座普通石桥,单孔,桥两边的台阶各十三级,往北距离王江泾大约六七里。可就是这座看似普通的石桥,在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是一个连嘉靖皇帝都知道的著名之地。当年就在这座桥边,抗倭名将张经率领三万余来自湖南永顺、保靖的土兵和广西田州的狼兵等,设下埋伏围堵进犯的倭寇五千余人,斩获倭寇首级一千九百八十余级。史称这次抗倭胜利为“自军兴以来称战功第一”。(清光绪《嘉兴府志》)。

  这段历史离我们已有四百多年,但“秋茂桥”却总在我心中挥之不去。今年8月,虽然气温高达四十摄氏度,我还是前往腾云村,去寻觅四百多年前,秋茂桥抗倭时金戈铁马的厮杀声。

  如今,这里已是厂房林立、人声鼎沸,一条南北向的秋茂路似乎在提醒人们永远不要忘记秋茂桥。但可惜的是,我连问了几名当地的村民,是否知道秋茂桥,回答都是不知。我索性直白地问:“就是明朝曾经杀脱‘东洋人’蛮多的那座桥。”七八个村民中,只有一个年纪轻一点的说:“好像听说过这爿桥,但不晓得地方。”

  我来到嘉兴新嘉爱斯热电有限公司的旁边,这里是秋茂桥的旧址,桥早已不复存在,附近也没有了过去静深幽远的感觉。腾云村原党支部书记张建林告诉我,秋茂桥在新嘉爱斯热电公司建设过程中被拆除了。

  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浙、闽、粤等地沿海频频遭受倭寇侵扰。倭寇抢劫商船货物,焚毁房屋,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严重威胁着中国沿海。明朝廷虽然多次派兵征讨倭寇,但因倭寇强悍,作战不力。沿海居民人心惶恐。

  为此,明朝廷委派兵部尚书张经为总督东南沿海的大臣,消灭进犯倭寇。张经曾总督过两广军务,深知广西少数民族“狼兵”的勇敢善战。于是传令征调由瓦氏夫人带队的广西田州、归顺州、南丹州、那地州、东兰州的壮族“狼兵”六千八百余人和湖南湘西彭翼南领兵的永顺、保靖等地“土兵”前来东南沿海抗倭。当时明军共在秋茂桥附近部署兵力三万余人,将领除张经外,还有俞大猷、胡宗宪、卢镗、汤克宽、彭翼南、白泫等。

  嘉靖三十四年(1555)四月,倭寇最大的一股盘踞在柘林(今上海奉贤南海滨)、川沙洼(上海东南54里)一带,人数约两万余人。“倭二万余踞柘林、川沙洼。”(载《明史》)倭寇以柘林为老巢,经常出动骚扰四方,百姓叫苦不迭。

  四月初五,瓦氏夫人率领广西“狼兵”奉令到漕泾镇截击倭寇,经血战救出总兵俞大猷。

  四月廿一日,倭寇两千多人窜至金山,游击白泫率兵迎击,被倭寇重重包围,瓦氏夫人又奋勇向前,纵马冲杀,将白泫营救出围。

  四月廿九日,倭寇五千余人窜至王江泾秋茂桥一带,张经早已布下“口袋阵”,两万余明军一下子将五千余名倭寇团团围住,双方血战于秋茂桥边。

  俞大猷的兵马刚到嘉兴马家浜,听到“秋茂桥已将倭寇包围,速来参战”的军令,急忙领兵前往秋茂桥,并在桥的侧面截击倭寇。当晚,汤克宽也率领舟师赶到双桥,牢牢地卡住各个河道出入口,使倭寇成为“瓮中之鳖”。

  五月一日,俞大猷先以舟师控制王江泾各个河道、陆道,再挥师从水陆夹击倭寇。永顺宣慰使彭翼南攻其前,保靖宣慰使彭荩臣随其后,胡宗宪、卢镗由南向北,汤克宽击之中路。附近的农民为倭寇所祸害,对倭寇早已恨之入骨,这时也纷纷参战,对倭寇形成四面合围。

  倭寇背水作战,三面受敌,既疲于奔,又病于馁,本无统纪,遂大溃。明军乘之,在战斗中斩获倭寇一千九百八十余人。由于秋茂桥附近均为水网地带、河流密布,败逃的倭寇溺水走死者甚众。倭寇在逃跑过程中,又遭广西田州狼兵的一顿痛击。当这股倭寇败逃回柘林时,不及二百。

  从此,秋茂桥有了它独特的名声,在中国抗倭史上,有着浓墨重彩的一笔。

标签:原创 责任编辑:平彩娟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1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