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味记
落花生是旧时人们对花生的叫法。
花生营养丰富。新鲜的可煮着吃;脱了壳的可炒着吃,也可在油锅里炸着吃。现在市面上花生食品繁多,什么花生糖、花生饼、油氽花生、椒盐花生……应有尽有。
然而20世纪60年代初期,这花生可是奇缺食品,市面上基本上见不到。
我以前插队落户的大队,有三个大队联办的保健站。一次,保健站钱关阳医师从安徽同学处带回一小包新鲜花生,因与我的关系较好,分了我一大把,说是明年清明节气时可下种繁殖。
我们这一带,种花生的人很少。我怀着好奇心,在次年的清明时节,在自家的自留地里辟了一块地,按照钱医师的说法,先是翻松土地,再是平整开沟,然后下种。等全部下种完毕,就用刮子在上面轻轻地盖上一层土,然后担来一担河水,把整块花生地浇个透。
接下来的日子就是盼着那些花生种子快快地发芽长叶。
半个月过去了。一天,我从学校放学回家,已是傍晚时分,我特地赶到那块花生地里去看个究竟。那些下了种的花生地里,长出了长约两厘米的苗子,而且整块地里的苗子错落有致,十分均匀。这下我心里踏实了。
到了6月中旬,那些花生已长成筷子那么高了,我心里很是兴奋。一到星期天,便抽时间去花生地里削草、松土,施些氮水肥。听钱医师介绍,花生不得施重肥,但土一定要松,这样便于花蕊中的茎落地生根结果。
又一天,我趁中午没事,又到花生地里去“巡察”,因旱了几天,地里燥乎乎的。于是,又去河边担水,通通浇了个透。再后来,落地的花茎越来越多,整个花生地黄乎乎的,煞是可爱。
邻居家的小孩听说我种了花生,便趁我不在的时候,偷偷地去地里拔了一棵花生。由于是6月里,天气十分炎热,拔起的花生秧晾在一边,被晒了个精干。我回家时,去地里一看,一棵花生秧被拔掉,下面有十几颗成了形的花生荚,十分心痛:还没到收获的季节时,就早早夭折,唉!我便追问是谁的“恶作剧”。后来才知道是生产队长儿子干的,当时才10岁多一点。我找到他当面批评了几句,说得他不好意思。碍于面子,我也没说狠话。此后,这样的情形再也没有发生。
那年国庆期间,花生成熟了。我兴奋地去花生地收花生。真是开心啊!我收了足足有两畚箕,里面有大有小。第一次种花生就收获那么多,我兴奋极了。我把鲜花生洗净晒干,还特意拿了些干花生去了队长家,给他们孩子吃。队长妻子十分开心,说:“小王种的花生让我们也尝尝,真是谢谢了!”后来我又炒了半锅,让队里的人来尝。那时市面上很少花生,而且是我亲手种的,大家你一把、我一把,很快就一抢而空。整个知青屋里充溢着花生味及哔哔剥剥的剥壳声。我说:“大家尝尝鲜,我已留了种,明年再种!”有几户农民在我那里要了种子,说是明年也试试看。果不其然,第二年,大队里真有几家农户种了花生,不过面积不大,大家也就是好奇,乐乎乐乎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