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秀洲首页 > 人文秀洲  >  长虹桥  >  原创作品
加快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推动国家高新区建设
2017年4月27日 09:13 来源:嘉兴日报 秀洲国家高新区 钱彬彬

  城市建设一直以来都是秀洲国家高新区重要的工作内容,近些年来,高新区投资的重大项目越来越多,特别是2015年9月成功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后,区委区政府对秀洲国家高新区的城市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作为创新高地和人才特区必须具备的完善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更是作为人才引进和宜居秀洲必备的基本功能。秀洲国家高新区通过近几年的规划和投资建设,建成并正在新建和不断完善一批高标准的公共设施。

  提升规划,完善教育资源配套

  在秀洲国家高新区范围内已经建成了大量的教育设施,包括嘉兴市实验幼儿园、秀洲实验幼儿园、庆安国际幼儿园、秀洲实验小学、上海外国语大学秀洲外国语学校、浙江师范大学附属秀洲实验学校、秀洲现代实验学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等,目前基本满足周边住宅小区的入学需求。信达香格里幼儿园已经开工,规模为12班,计划今年投入使用。开园后,可以有效解决乍嘉苏高速东侧区域的幼儿入学需求。中梁壹号院地块配备的幼儿园已经启动实施;东升路南侧、大德路西侧的幼儿园规划地块已经完成土地摘牌;秀园路西侧、成秀路南侧规划教学地块,拟建设九年一贯学校,并于今年启动项目前期工作。

  教文体局与高新区将进一步优化教育设施布局规划,为教育设施的改造、建设、发展指明方向,统筹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同时,促进教育事业健康稳定发展。

  提高标准,建设文体娱乐设施

  根据2016年4月批复的秀洲新区北区控规,秀湖周边将建设文化艺术中心和体育中心。文化艺术中心规划用地75亩,目前正在进行方案设计工作,根据目前规划,建成后地上建筑面积约5万平方米,纳入美术馆、图书馆、群团综合活动中心等多种功能。秀洲体育中心规划用地74亩,目前已经发布挂牌信息。此外,根据调整后的控规,东升西路周边将打造社区型公共服务中心,同时建立等级清晰的配套设施体系,为周边居民及企业员工开展文化娱乐活动提供场所。

  加强沟通,形成道路交通框架

  近年来,秀洲国家高新区启动了大量的道路实施项目,目前秀洲大道北延伸段、加创路拓宽工程、东升西路(秀洲大道至嘉铜公路段)正在施工预计下半年通车、嘉铜公路至G524段招标完成,嘉铜公路拓宽工程已经完成并全线通车。高新区对早期道路进行了大规模、高标准的翻修,包括康和路大修、八字路大修、运河路大修、中山西路综合整治等。除了道路新建、拓宽及大修工程,一系列规划的编制工作,为高新区打造了完善的路网框架。在区规划分局的全程指导下,重启了中部创新平台概念规划的编制工作。该规划力求解决秀洲国家高新区与中心城区、周边乡镇、对外沟通的骨架交通问题,目前已经编制完成。高新区乍嘉苏高速以东区域控规基本达到全覆盖,高速以西单元控规均已经编制完成。公共交通专项规划已在修编。此外,公共自行车增加布点,并正逐一建设。

  加大投入,注重医疗卫生保障

  现状已建成的医疗卫生设施包括嘉兴市妇保院秀洲分院、新安国际医院、残疾人康复中心等,高照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目前正在建设,新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也在筹划中。此外,通过控规全覆盖,规划完善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网络,加强基层医疗卫生设施保障。

  强化理念,打造优美绿化景观

  作为国家级的高新区,秀洲国家高新区致力于打造定位高、品质优、效果佳的绿化景观。运河公园三期绿化工程、高速出入口景观提升工程、嘉铜公路沿线景观工程、光伏小镇入口公园等一批高品质绿化工程已经建成或正在建设;高新区一期、二期、秀园路、加创路、东升西路等道路景观综合提升工程,通过道路绿化提升,达到道路景观精美细致的效果。

  统一标准,规范精致城市元素

  广告、店招、路牌等城市元素是展现一个城市市容市貌的重要载体。秀洲国家高新区中山西路、洪兴西路等几条重要城市道路沿线各类广告林立、店招风格迥异、各式道路指示牌随意设置,严重影响了秀洲城市形象。为此,秀洲国家高新区联合区规划分局、区综合行政执法局专门委托规划编制单位编制完成广告专项规划。依据规划,由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牵头对城市范围内现有的各类广告、店招、路牌进行清理整顿,而新设置的各类广告路牌将严格按照规划审批。另外,秀洲国家高新区正在对区域范围内进行统一的VI体系设计,从材料、形式、色彩、规格等各个方面统一风格,美化街头。中山西路等道路采用智慧路灯、智慧公交候车亭等较为先进的技术产品,以此展示秀洲城市的创新科技。

  今后,高新区除了提供更为完善的配套设施硬件环境,也将在城市运营与管理上投入更多的人力与精力,力求建设、管理一起抓,达到两者有机统一,以促进秀洲国家高新区和谐稳定发展。

标签:原创 责任编辑:谢冬妹

秀洲新闻网

看秀洲微信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1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