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秀洲首页 > 人文秀洲 > 长虹桥 > 原创作品
古堰散记
2017年2月24日 08:50 来源: 嘉兴日报 朱娟清

   古堰画乡,是出了名的采风好去处。诗情画意,那是我想象中的古堰。然真正走进这里,才深感其古朴卓雅。

  步入堰头村,人便走进了千年古樟群。十棵古樟树植在溪畔,枝繁叶茂,一派葱郁和生机,或对望着老街,或依傍着渡口,或庇佑着石桥……青山依依,樟树青青,溪水潺潺。行走在鹅卵石铺就的小路,足音笃笃,思绪飘飘。要有怎样的筋骨,才能挨过千年的风霜雨雪?要有怎样的历练,才能拥怀眼下的风采?渺小如我,不敢妄自揣测,唯有深怀敬意。

  顺着古街,沿着松阴溪,映入眼帘的,除了古樟,还有古坊、古廊桥、古民居、古村落……我就像稚童一样,一路走一路赏,满心的好奇。古色古香的民舍,有着挑梁画栋,有着木雕屋檐,有着马头墙与格子窗。尤喜清代建筑“南山映秀”民居,透过敞开着的门洞,就能瞧见“庭院深深深几许”。跨过条石门槛,仿佛能感知时光倒流。

  来到通济堰,我在三洞桥上伫立了片刻。据传,它建于公元502-519年间,距今1500多年,是我国最早的水利工程之一。它由拱形堰坝、通济闸、石函、3大干渠、72条支渠和321条毛渠及众多的湖塘组成,每天能揽入20万立方米松阴溪水,日夜不停地灌溉附近3万多亩良田。古堰的历史,正如这奔流不息的堰水,汩汩而来,缓缓沁心。

  穿过一片翠竹林,便是摆渡码头,我坐上游船前往画乡小镇。碧水荡漾,青山环抱,云日相辉,岸边芦苇摇曳,远处白帆点点,好一幅瓯江渔猎图。导游说,这里是八百里瓯江最美丽的一段。随着船只的行驶,青山绿水扑面而来,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横渡瓯江,踏上了埠头,迎面便是此地最老的一株古樟。遮天蔽日,树冠能覆盖500多平米,树身需要六七人才能合抱。当地人视之为树神,孩子出生后即来此朝拜,祈求保佑孩子长命百岁。树桩四周设计了靠椅供游人休憩,人们喜爱驻留在此,或远眺对岸的山峦起伏,或凝视江面的水平如镜,或静坐一角绘画写生……

  时近中午,阳光明媚,漫步小镇的江滨古街,人流穿梭,却不觉得喧嚣。青石板路的老街,木质结构的老屋,斑驳纵横的老墙,一一呈现出沉静悠长的历史空间。各具特色的客栈、茶铺、小店,门口摆设了花花草草,配以红灯笼、对联、木匾,古旧的陶罐、石器,或者农具,精巧有趣,让游人不禁放慢了脚步。枕水眠风、艺家缘、望江小筑,一个个临水而建的民宿客栈,无不被吸引、被遐想。推开窗户就是瓯江,望阔水清波,看渔舟帆影,听船桨声声,感古朴风情。难怪乎,众多画师云集在此,如痴如醉地创作。著名的丽水巴比松画派即在此地,镇上还建有丽水巴比松陈列馆、古堰画乡展览馆等,可惜短短的一小时,只能擦肩而过。不过,从街头至巷尾,步步觅景,亦是乐在其中。

  千百年来,因为瓯江的阻隔,古堰民风得以沿袭,古堰生态得以维持,古堰人也依然过着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瓯江猎渔与农耕劳作。假如我是一位画家,定要画一幅“瓯江渔樵耕读图”。

标签:原创 责任编辑: 谢冬妹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1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