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上
妞儿两岁四个月开始,每年的旅行,我们都会带她同行。那年,她手拉小行李箱,双肩挎背包,大步流星地走在机场。这一形象已永远定格在我的脑海。
先生是位科研工作者,平日工作繁忙,旅行对我们最大的意义,是一家人在一起,给彼此尽可能多的陪伴。对妞儿来说,旅行也意味着换一种环境,体会不同的生活方式。旅途中,不会像家中一样,有规律的生活节奏,也不会有“众星捧月”般的体贴照顾。长途飞行、倒时差、不同风格的饮食,都是她需要去面对的挑战。随遇而安,是她需要学会的能力。
“旅行”不同于“旅游”,最大的好处在于,我们不赶景点,不设时间界限。随处行走,也是一种体验与感悟。在奥克兰,早晨在电梯里相遇,目光与陌生人交会时,对方会微笑着问候“Morning”。在这样的环境里,我们也学会报以同样温情的问候。通过没有红绿灯的路口,汽车必定会停下来让行人先通过,我们挥手致意表示感谢,对方也会笑着挥手。公交车站问路,司机虽然已经下班,但还是很乐意载我们一程去转车。不缓不急,有序友善,我想这些都是值得让孩子去感悟的。
旅行,让妞儿与自然接触,以最直观的方式去学习。两岁四个月,在飞往苏黎世的飞机上,她盯着窗外说:“妈妈,看,白云掉了一地。”在亚龙湾的海滩上,她对我说:“妈妈,白云离我们好近好近!”三岁半时,普吉岛的那些日子,她每日都卯足劲地找贝壳,找珊瑚石。沙滩上,她拾得一枚乒乓球大小的椰子,如获至宝,晚上睡觉都要放在自己枕边。之后,她的画作里经常会出现海滩、椰子林,还有海滩上一边跳芭蕾舞、一边捡贝壳的小女孩。我想,丰富的感知一定是语言表达、艺术创作的基础。
得益于先生的鼓励,每一次的旅行也是探知未知世界的重要过程。飞机上,妞儿问:“爸爸,为什么飞机起飞前要熄灭灯呢?”我俩都不知如何作答,于是找来空乘人员解答。“飞机起飞时,为了让大家更清楚地看到应急出口和指示标识,所以需要熄灭机舱里的照明灯。”妞儿得到答案后,非常满足。奥克兰海洋馆参观完,妞儿问:“为什么南极没有北极熊,北极没有帝企鹅?”先生给她解释大陆漂移、陆地与物种的形成,她忽闪着眼睛,感慨着世界好奇妙。在奥克兰大学,我带着妞妞听先生作报告,虽然听不懂,但她安安静静,听完整场报告。学会尊重秩序、有所克制,也是人生的一课。
一起旅行,就需要分担责任,自己的行李自己提,自己的背包自己拎。这是我们一贯以来对妞儿的要求。她的包里和行李箱里放着玩具、画纸、画笔、书籍,她随时可以拿出纸和笔,有感而画。四岁半之后的出行,我们开始不带手推车,妞儿需要和我们一样走路。在奥克兰的那些天,走海滩、穿丛林、去农场,每天步行的里程数都在8公里以上。偶尔她会要求抱,但我们告诉她,大家走路都会累,旅行中能帮到爸爸妈妈的方式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路要自己走。于是,即使很累,她也坚持着自己走完。
之前担心过的旅行时差、睡眠、饮食,对孩子真不是问题。苏黎世的酒店式公寓我亲自下厨,让妞儿品尝到了比国内更鲜嫩的牛肉和三文鱼。老北京的炸酱面,香港的早茶,桂林和昆明风格各异的米粉,普吉岛、厦门及三亚的海鲜,妞儿都是来者不拒。孩子的承受能力远比我们想象得要强。之前听人说,小孩子记不住事情,5岁前的旅行没有意义。我觉得,不是那么回事,妞儿能清晰地记起两岁四个月时她在苏黎世利马特河边喂天鹅,记得汉莎航空的空乘人员送她的小鸭子玩具,能记得很多旅行途中的点滴。
两年的时间里,她的足迹遍布了苏黎世、普吉岛、香港、北京、厦门、桂林、昆明、三亚、奥克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旅行的意义,我想不止于旅行本身。学会独立承担力所能及的事情,亲身感受不同的地域文化,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对生活有所期许。我想,这才是旅行对于孩子真正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