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风
王店镇西片原建设乡一带,地处海宁、桐乡和秀洲的交界处,在这方圆二十多里范围内,原流传有一种古老的民间风俗——祀田蚕。
古时候,由于缺少科学知识,每逢遇上田荒、蚕茧歉收,人们便会想到“赕神”(祭祀神灵的意思)。“赕神”是在许下心愿后还愿时,一家一户在室内进行的。顺序上分三步:一是通请,神歌先生口中念念有词,通神启请神灵到来。二是接神带安位,由神歌先生唱出所请神灵的主要功绩,也有用四句或多句唱词概括赞颂神灵的,然后安放在位置上。三是送神,把请到的神灵全部送回。
祀田蚕活动仪式是由某一姓氏因田蚕歉收而发起,一般要联合四姓人家才能进行。参加的人家由族长牵头,全族参与。事先(大都在冬季)在一片开阔的荡田里选定一个祭祀的地方,因考虑祭祀那天附近村坊上的人要来观看,所以在这块地方的方圆几百丈内不准种春花作物(即使种上了也会被踏掉的)。等到明年农历二月后,选定一个吉日,由主办的几家出钱出物、杀猪宰羊,请来神歌先生和乐人师傅,开始祭祀活动。祭祀人家在半月前开始吃素,夫妻不准同房,以示虔诚。
祭祀当天,在那块选定的地方用排销门板(农户家的大门)搭好祭祀台,台上安放着许多的神位(最多的有一百零八位),神位前摆着全猪、全羊、全鸡、全鸭,还供有用米粉捏成的童男童女。在台前的数丈开外,竖起一座高十米左右的用稻草扎成的“柴宝塔”。宝塔中间用一根长梢木做骨架,外面一层层地用稻草扎成一个下宽上窄的宝塔形状,四周则用四根长长的绳索按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分别固定。当时正值农闲,邻近村坊上的人们都会早早地扶老携幼举家出动。一时间,祭祀台的四周围满了四乡八邻的村民,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神歌手一边唱着礼赞神仙、祈求丰年的颂歌,一边把扎好的神位(即马幛)一位一位地安放到排定的座位上。祭祀台上挂起一排排的马幛,最多的有108张,即请来108尊神。待神位安排停当,出资的几家主人就按各姓户数的多寡,分族中尊卑,依次上台给每位尊神点起蜡烛,磕头烧香。神歌手则在旁边向尊神逐一介绍此人的姓名、辈分。这时,乐人师傅吹打得更加卖力。因为村上和这几家主人沾亲带故的都要上台磕头烧香,所以这个过程要持续将近一天一夜才能完成。到了吃饭的时候就每人一碗素饭。这样闹腾了一昼夜后(夜间照常进行),次日凌晨(一说上午八时左右)举行开赦(意即满足祈求各户的要求,赦除以往对神灵所犯的罪过)。开赦以后,由神歌先生唱《赞龙船》,接着就送神了。
送神时,把马幛依次放进一只栲栳里,神歌先生在前面唱着《送神歌》开道,乐人师傅“哐哐”地敲击着悲怆的锣声(锣名“阴锣”),主持各户的族长抬着盛放着神灵(已依次用线扎牢)的栲栳,跟在神歌先生后面绕着祭祀台一百步开外用火化掉。这时,各户人家大男小女也一律按辈份排列,鱼贯在后,恭送诸神。然后,又用原来支撑横条神幔的两根竹竿,抬起神歌先生在祭礼过程中扎起来的龙船(用稻草扎成,大约有一张八仙桌或者超过一点的那么长),一直朝前走。这艘龙船必须遇河才能放入水中,由一条早就预备好的黑鱼,它背鳍上牵着一根红头绳,后面拖着这艘龙船游向远方。这时,整个送神过程才全部完成。也有规模较小些的“二灯火”、“三灯火”(“灯火”意思是用多少对蜡烛、请多少位神灵。请108位神灵的称“十三灯火”或“十三筵”,是赕神的最高礼节),就把龙船在一百步开外连马幛一起焚化。
送神时,闲人不可围观,主持人家的人当中,凡按规定有冲克者要回避,因为不能让祈求结果的仪式被再次冲撞。
最后,由各户选几位精壮后生分成四组,握住系在柴宝塔顶上的四根绳索,依次向自己方向使劲地拉,柴宝塔倒向谁家的方向,便预示谁家今年蚕花茂盛、五谷丰登。宝塔倒下后就点火焚化。至此,整个祀田蚕仪式才全部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