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秀洲首页 > 人文秀洲 > 长虹桥 > 原创作品
送扎
2015年4月24日 08:56 来源: 嘉兴日报 万小红

  嘉兴北片的农村,至今还有送扎的习俗。

  家有红白之事,会把亲朋好友做的糕点礼物放在竹篮里,篮环上扎一根大红绸缎,然后去村里挨家挨户分送上门。乡亲们看到礼物就会明白谁家发生啥重要的事了。一般至亲近族会送上四份,而一般的族人会送上两份。别看这个不起眼的小事情,可是非常有讲究的。要是脑子糊涂送错份数,那会惹人不开心的。说到底,不是多少的问题,而是不遵守村风民俗的缘故,是要被留下话柄的。

  不同的喜事,亲友送来的糕点礼物也不尽相同。造新房,为了庆祝生活“节节高”,亲友们都会划松糕。方方正正的松糕上,敲上方方正正的红艳艳的双喜字,显得那么喜气洋洋。

  结婚是人生大事,除了松糕,还有糯米粑粑。这个粑粑必须是肉馅的,显得比较客气。现在也有不会做松糕的,就买了蛋糕,意为“代糕”,也算是一种偷换概念吧。

  新婚头年的农历六月里,娘家人要来做“歇夏”客人,这时的礼物就变成了“米花”。做米花工序比较复杂(我至今还是很佩服那些长辈们的技艺)。先用米粉蒸熟,然后做成有四到六个花瓣的花朵模样,也有点像蝴蝶的样子,放在大太阳下暴晒。随后放入油锅煎炸。出锅后的米花颜色金黄,松脆甜香。小孩都特别喜欢吃米花,嘎嘣嘎嘣脆,有时会盼着哪个新娘子家该送米花来了。由于怕挤碎,得小心轻放,因此送扎时,一般的竹篮放不下,得用挑谷用的谷箩来装。一人挑着担子,一人负责分发,也是一幅特别的画面。只可惜会做的人越来越少,基本难见米花的踪影了。都用一些如上好佳或薯片一类替代。

  家里有了孕妇,要做“担糖”客人。礼物又换成了粽子和粑粑。粽子一律都是嵌着两颗红枣或蜜枣,祝福“早生贵子”。粑粑也一定是豆沙馅的,都是取“甜甜蜜蜜”的意思。

  孩子满月了,也要做粑粑。但这个粑粑要做肉馅的,如果粑粑出锅后,又白又圆,那心里就很满意,祝福孩子长得白白胖胖,健康成长。

  孩子上学,老人做寿,乔迁新居等等都离不开这些礼物的点缀。如果遇到白事时,那肉包和白豆干,外加一小片白布,也是要一一送到乡邻手中。

  即使会做糕点的人越来越少,哪怕用其他替代品,这挨户送扎的习俗一直保持到现在,这是村里乡邻之间的一份心意,也是一种村风民俗的传承。

标签:原创 责任编辑: 谢冬妹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1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