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嘉公路是嘉兴通往苏州的一条重要公路,始建于民国十九年(1930),为当时国民政府全国经济委员会所定的6条公路之一。民国二十二年(1933)6月建成通车。路长77.7公里,路基宽7.5米,碎砖路面宽3米,桥梁67座。沿途经过嘉兴的双桥镇、王江泾镇,继而进入江苏的平望、北坼、盛泽、吴江。如今,苏嘉公路经过多次拓宽改造,已成为联结浙江、江苏的重要纽带,成为沿边乡镇经济飞速发展的“黄金通道”。然而,在我翻阅大量的史料中,得知就是这条如今车水马龙的公路,在70年前抗日烽火的年代,英勇的嘉兴人民,曾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顽强地抗击着日本侵略者,苏嘉公路上响起着不屈不挠的嘉兴人民抗日的枪声……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同年11月,日军第十八师团攻陷了嘉兴和苏嘉公路沿线的双桥镇、王江泾镇。随即,残暴的日军对嘉兴人民进行了烧杀抢掠。同年12月16日,日军闯入王江泾镇,顷刻之间,20余名平民死于日军的刀枪之下,1300多间房屋被日军焚毁,大火连着烧了3天3夜。因为苏嘉公路是江浙两省的重要通道,日军要将富庶的嘉兴所产的粮食、棉花等战略物资,通过这条公路,运送至苏州、南京等地,以支援所谓的“大东亚圣战”,因此,日军对苏嘉公路沿线进行了重点保护。驻扎在苏嘉公路沿途的双桥镇就有日军第十一混成旅团一个小队30多人;在王江泾汤家大院、周家大院等地驻扎的也有多支日军部队四五百人,还有大量的伪军“和平军”。日军在苏嘉公路边的双桥、王江泾等地,还筑有碉堡,配有重机枪数挺,时刻监视着公路的情况。不仅如此,日军在苏嘉公路沿线筑起了竹篱笆,在重要地段设置电网。规定当地百姓不得随意进出,如百姓需从公路西或公路东到路的另一边去劳作,一律从公路篱笆的门口出入。篱笆门口则设有日军的“检问所”,由日军士兵把守。行人通过时,均需出示“良民证”,并要向站岗日军鞠躬,违者要被殴打,甚至被杀。当地百姓对日军恨之入骨。当时活跃于苏嘉公路沿线的抗日武装,既有国民党军队的第六十二师、独立第四十五旅、忠义救国军等,又有大量的民间武装,如油车港的顾烈之自卫队、姜维贤的嘉属义勇军、浙西保安独立第一支队等。尽管日军对苏嘉公路戒备森严,自以为十分“安全”,但嘉兴的抗日武装还是在这条公路上,书写着为人钦佩的抗日画卷,给侵略者以重创。
1938年农历九月,当时抗日武装的武器奇缺,迫切需要从敌人手中夺取来武装自己。嘉兴的抗日武装嘉属义勇军总队的队员陈阿祥、李来法、叶长根接受了当时国民党十区专员公署的命令,命令他们去缴获苏嘉公路客车上押车日军的枪支。陈阿祥、李来法、叶长根等三人领命后,将自己都扮成工匠,各人都携带铁榔头一把,从江苏盛泽上了客车。当时,客车上有押车的日军3名。当汽车从盛泽行至王江泾镇之北的杨家浜时,守候在那里的王江泾抗日武装负责人汤连城招手要求上车。日军停车启门,当日军要检查汤连城的“良民证”时,汤连城突然拔出手枪,一枪就将这名检查的日军击毙。车内的陈阿祥看见此状,也立即拔出身上的榔头,朝另一名日军的头部狠狠砸去,一下就将其砸死。还有一名日兵见状,急忙跳下汽车,向外逃去。李来法上前将其抱住,但那名日军颇有几分蛮力,被他挣脱。因当时汤连城还未能熟练使用枪支,使这名日军逃脱。此次行动,打死日军2名,缴获日本三八大盖枪3支。逃脱的日本鬼子跑到据点,但因他丢了枪,最后还是被日军头目处死。这一惊险颇有传奇色彩的一幕,被刊登在当时在上海出版的《申报》上。
1939年11月7日,国民党军队62师攻击苏嘉公路边的王江泾,准备要拔掉盘踞在公路上的日军“毒牙”据点。当时守备在王江泾的日军警备队得讯后,立即出动,双方军队在距王江泾六里的接战港发生了激战。与此同时,王江泾的民众抗卫队队长王伯梅率领着队员30多名,趁王江泾镇区的日军空虚,利用地形熟悉的优势,抄小路进入镇区,一举将王江泾收复。后来,到接战港去和国民党正规军交战的日军,听说镇区老巢被占,再加上被国民党军62师打得一败涂地,立即溃退回到王江泾。王江泾民众抗卫队胜利撤出。此战,日军死伤甚多,大长了苏嘉公路边中国百姓的志气。
1943年秋,双桥镇以北的新桥头农民丁阿木,由于家住在苏嘉公路西,其耕种的田在路东,日军将公路用竹篱笆阻隔,进出十分不便。一天,丁阿木和其帮工在通过被日军用竹篱笆阻隔的苏嘉公路时,拉开篱笆竹子,钻了过去,恰好碰到一名化装成中国农民的日本便衣。日本便衣见他们钻篱笆,就拔出手枪,准备将其两人枪杀。在这万钧一发之际,丁阿木操起路边的一块石头,与日本便衣进行殊死搏斗,最后用石块将这名便衣砸死,并将死去的日本便衣塞进用树枝堆在河里捕鱼的鱼窝底下,又将日本便衣的手枪扔到稻田中。丁阿木回家后,立即和家人跑到潘香港避难。最后,由于汉奸告密,日军到潘香港抓捕丁阿木。丁阿木得到风声逃走,但他的岳父和怀孕的舅嫂被日军用刺刀刺死,3岁的孩子不知下落,家里凡值钱的东西都被抢走,草棚被烧毁,一头牛被烧死,他本人也杳无音讯。
双桥镇是苏嘉公路沿线的一个日军据点,筑有碉堡,驻日军30多人,另有伪军数十人。据点里的日军经常出来骚扰周边百姓,烧杀奸淫,无恶不作,而且对抗日武装的行动带来极大的威胁。抗日武装早就想给这里的日军以一个沉重打击,打掉这里日军“武士道”的锐气。1944年3月9日上午10时左右,国民党浙西保安独立第一支队第三大队金选仁部派出张永祥等12名战士化装成农民,潜进双桥镇。12人分为3个战斗组。一组3人,任务是监视西边的伪军动静;另一组6人,防守在公路边,准备阻击外来之敌;另一组的张永祥、马良泉、刘福宝等3人,装扮成向日军缴军粮的农民,来到日军碉堡门口。当时天正在下雨,便衣队员都穿着棕蓑衣,内藏手枪。当一名持枪的日本兵查看张永祥的“良民证”时,另一日本兵正在看书,其他日本兵正在吃中饭。张永祥慢慢腾腾地佯装在身上摸“良民证”,猛然间,他拔出手枪,一枪就将检查“良民证”的日本兵打倒在地。马良泉也随即拔枪朝看书的日本兵头上连发数枪,使他呜呼哀哉。内里正在吃饭的日军听到枪声,不知到底来了多少抗日武装,顿时乱作一团。张永祥等3人又各将早已装满膛的手枪朝碉堡里边扫射了几梭子,随即跨入第一个房间,缴获步枪3支、机枪1挺,然后顺利撤退。此时,双桥镇的日军碉堡内有日军39名,再加上双桥镇西有伪军一个排,人数较多。但敌人吃不准来者是谁,不敢贸然出来。待抗日武装行动队撤走后,才胡乱鸣枪一通,为自己壮胆,给上司交差。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我们不能忘记自己家乡曾遭受过的苦难,也不能忘记家乡人民是如何地拿起武器,与来犯的敌人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