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秀洲首页 > 人文秀洲 > 长虹桥 > 原创作品
为民造福的两次开河
2015年3月20日 09:12 来源: 嘉兴日报




马泾港

反修港



  秀洲区前身为嘉兴县,始建于春秋时期,为了进一步挖掘、梳理、宣传秀洲区源远流长的历史和文化,“长虹桥”特别开设“秀洲往事”专栏。对秀洲区有意义的事件,关于秀洲的难忘记忆,秀洲不为人知的风土人情……只要是你熟悉的、你亲历的,都是栏目需要的。让“秀洲往事”清晰如昨,让大家更加了解、热爱这片养育我们的土地,“秀洲往事”期待你的来稿!

  ■沈景荣口述  施荣富整理  照片提供  高照街道农业服务中心

  我从事了多年农村、农业工作,尤其对自己经历的农村水利建设记忆较深。这里说说我在高照公社(注:现为高照街道及新塍镇陡门村、火炬村、富园村)工作期间的两次开河经历:疏通南北干道马泾港和开挖东西新河反修港。

  

  疏通南北干道马泾港

  1966年夏季,天气异常干旱,高照公社境内南连大运河、北接新塍塘、贯穿公社南北的主河道马泾港,有几段河底朝天,沿河居住农家的洗衣河埠基本干涸。农民种植的水稻灌水叫急,上游的农民用门板一拦,下游就没有水了。为争水,农民之间产生大规模的纷争,公社干部忙于应付,经常到现场解决纠纷。

  为解决农民在生产、生活上的缺水问题,公社领导决定挖深拓宽马泾港,将南北大河之水引入高照境内。公社领导一边立马将现实情况反映给嘉兴县水利局,一边指定公社机管站负责测算。测定需开挖的土方量,摸清沿河的农民住房数(当时均是草房)、原有桥梁等,在此基础上由公社向县水利局申报。经两个多月的前期准备,于当年的秋收结束后动工开挖。当时,公社组建了由王小毛、万阿三、张岳夫、沈金荣、章起良5人组成的开河指挥部,具体负责此项开河工程。劳动力是由指挥部根据全公社的劳动力数,按比例分到各生产大队,再落实到生产队到户抽调的。在开挖过程中牵涉到沿河农民的住房、桥梁等问题都顺利、妥善解决。当时有六七户河边农户住宅须拆建,安置的方法是异地搭建,所用的劳动力在开河工中抵掉,费用、补贴、所需的毛竹等,都由公社给予圆满解决。原马泾港上的几座小石桥因河面扩大都需重建。最南端连接运河口的将军桥是开好河后新建的,其他依次往北的人民桥、跃进桥、联合桥都是拆了小桥后重建了水泥桥。当时对这几座桥的建设,组织上是非常重视的,设计工作委托上海工程设计院,施工建造由嘉兴桥梁队承担。当时的嘉兴桥梁队书记朱明忠非常重视这个项目,亲自来督办。因这几座桥设计时就考虑要通行拖拉机的,当时设计承重量是3吨半,在实际建造时,朱明忠特地从嘉兴动力机厂搞了10吨生铁,放在桥上试压,以确保桥的承重力过关。这些桥梁的建造经费都由县政府承担,还有沿途的几个机埠拆建费用都由县水利局负责,公社只要负责一些辅助的人工罢了。

  由于集中劳力奋力苦干,这条港面宽约25米、河面宽约12米,河底宽6米,挖深1.5米的马泾港,实际开挖时间只用了三个星期,后期的工作则是重建桥梁等事了。马泾港的拓宽、挖深,为高照公社防御旱、涝灾害提供了良好的保障,这里的农民是直接受益者。

  

  开挖东西新河反修港

  为更深层地解决老百姓生产、生活的迫切需求,1969年冬季,高照公社又组织农民开通了一条西接马泾港、东连新塍塘、沟通高家桥小集镇与九里汇小集镇的主干河道——反修港。

  高照地域曾是嘉兴的重点产粮区,地势平坦、水网交叉,但水系以小浜、小河居多,缺少沟通城镇的主干河道。一直以来,这里的农民主要依靠河道用船运输货物,由于没有与大河沟通的主干河道,船只不能直接往返城里,货物流通很不方便。就连公社所在地的高家桥小集镇,也没有一条能直接通往嘉兴县城的河流。凡要去嘉兴县城办事、购物的农民只能前往三里以外的小集镇陶家笕或九里汇乘轮船,较大货物的流通就更难办了。

  1969年10月,高照公社领导为了解决农民们出行至嘉兴城以及货物运载的水路瓶颈,经周密调查、考察,谋划、决策了一项开河工程。工程设计为拓宽原高照东片的长文桥小港、西片的瑞丰桥港小流,并从高家桥大队农田新开一段河道,将这两段水路贯通,使公社所在地的高家桥小集镇与新塍塘边的九里汇小集镇贯通,为高照农民的船只通往嘉兴城里提供方便。

  当时,没有大型挖掘机械,开挖河道主要是人工操作。在劳力安排上,公社领导决定和疏通马君港时一样,在全公社范围抽调,以农户的劳动力数为基准,分配开河需参与劳力数,统一将指标落实到各生产大队,再由生产大队分到各生产队农户。根据生产队规模的大小,一个生产队每天须承担10到20人的劳力指标。抽调的人员由公社统一组织,以军事化编制,编成营、连、排、班组织。营指挥部设在公社所在地高家桥小集镇,统一指挥这支劳动大军。连、排、班组织分别安排到各开挖地段的生产队仓库等驻地。开河人员的膳宿也分别落实到附近生产队的仓库或农户家里。

  此项工程是在晚稻收割基本结束时启动的,按照事先的测量,由营指挥部统一分配,将任务分片包干到各生产大队组建的连、排、班,分段包干。全公社抽调的开河民工有1000多人,这支庞大的开河大军的组织纪律性很强,劳动积极性非常高。当时挖泥运土无机械设备,除了双手,只有铁耙、土箕,劳动强度很大,但没人怕累叫苦。在那严寒的冬天,在那抽干水的小港旁,民工们双脚踩着斜坡河岸,用铁耙坌上烂泥,用传递的方式,一个接一个地往上提。在较平坦的地块,为了提高劳动效率,民工们则用土箕装上满满的泥,一担担挑上岸。民工们提的提、挑的挑,起早落夜地苦干,河床也在一天天发生着变化,原来的小沟渠变成了河道,原来的田地挖成了河床。在公社开河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这支开河大军,凭着一把把铁耙,一对对畚箕,用他们的双手、双肩,不辞辛劳地连续奋战了一个多月,贯通了一条3.7公里长的河流主干道,其中有800多米长的一段河道完全是从田里开出来的。

  这条河的开通,使高照的水路交通状况起了很大变化。1970年,高照公社在这条新开河上自行开航了第一艘小客轮,从公社所在地的高家桥集镇至嘉兴城(停靠在嘉兴第二医院北面的缸甏汇)。每天往返两次,沿途的农民可以很便捷地乘轮船往返嘉兴城了。时隔一年,1971年,嘉兴航运公司根据群众需求,从嘉兴县城开往建设公社常睦桥集镇的轮船也改航道,穿越反修港,在反修港沿途停靠,为这里农民走濮院、建设方向新开了通道,高照农民的水路出行又扩展了线路。又过了两年,根据农民们的需求,高照公社将小客轮换为大客轮,为更多农民出行提供了方便。

  (口述者沈景荣系原高照公社社长。感谢秀洲区政协的大力支持)

标签:原创 责任编辑: 谢冬妹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1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