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秀洲首页 > 人文秀洲 > 长虹桥 > 原创作品
咸雪菜与苏南的情缘
2015年1月30日 09:13 来源: 嘉兴日报 高子祥 干云松

  嘉兴东北百花庄村一带,种植雪菜已有上百年的历史。经农家腌制后的甏头咸雪菜,不但深受嘉兴本地人的青睐,还远销苏州、无锡、常州等地,受到当地百姓的喜欢,由此建立了两地民众亲和的情缘。

  在我们水乡肥沃土地上种植的雪菜,俗称“雪里蕻”,品种有“铁杆青”、“三月清”。一般在白露前播种,寒露边移栽,冬至前后收获,收获后就是腌制咸雪菜。首先,将收获的雪菜洗净晒瘪,然后,再用人工在菜缸里轮番踩踏,直至雪菜踏熟,每缸约八十公斤,放四五公斤食盐;而后翻进大缸里,压上大石头,腌制七天左右;接着把腌熟的咸雪菜放入甏里。放咸雪菜的甏,俗称“四开甏”。五十公斤踏熟的咸雪菜,大致可装四只菜甏,咸雪菜分三批次放入甏中揿实,放满后倒置四五天,再用菜棍子压实,直至严严实实,这一过程叫“加菜”。加好菜后,再等两三天即可拍菜了。拍菜时,将甏翻转,平整甏里的菜面,放上封面盐,甏口贴上青菜叶,再用盐卤踏韧的泥巴(也叫“甏头泥”)贴紧甏口封口。做好后的甏头咸雪菜,一甏一甏倒放在阴凉的屋子里,称作“藏甏头菜”,储藏数月后即可分批出售。

  早年卖咸雪菜,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叫做“滚甏头”,又叫“上行”(早先批发部称作“行”),另一种就是零卖。“滚甏头”就是批发,在苏州、无锡等地都有山地货行,无锡的山地货行在北栅口,苏州的山地货行比较多,阊门、娄门、胥门等都有。上行价格便宜,但销得快。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批发价每一百市斤咸雪菜在十元左右,每甏两三元。而零卖,要在凌晨到街面上去占摊位,等天朦朦亮时才开始有生意,一直要卖到下午四点收摊。零卖,价虽稍高一点,但非常辛苦。即使寒冬腊月,大风下雨也得硬着头皮去。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百花庄村一带的菜农,就用小木船将腌制的优质甏头咸雪菜运往苏州、无锡等地。大都是夫妻档,男人送货,女人设摊零售,半月、一月,或更长时间住在苏州、无锡。他们融入苏南大小城镇,年复一年,在做咸菜生意中,有的认了亲,有的建立了家庭,如正阳莫家浜的王毛四和北家扇的钱选清定居在苏州,殳家港的干寿娜定居在无锡,在异乡成家立业,生儿育女。

  然而,经运河,上苏南,并非很容易的事。小木船出发如果是顺风顺水那还好,如果遇上逆风逆流行船就困难了。记得有一年,我与两位亲戚满载一船甏头咸雪菜去无锡,行至吴江后面的“草太湖”,由于风大,又撑着小风帆,一不小心,木船撞在湖中的浅埂上。当时船被掀起半尺多高,我们左撑右摇,折腾了几个小时,还是不能脱身。无奈,只能冒着严寒,其中两人脱衣下水,用肩膀使劲地把船从埂上扛下来,船才得以脱险。

  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水上运输条件有所改善,水泥挂桨机船替代了小木船,人们无需为风向水流而担心。改革开放后,给长途运咸雪菜销售注入新的活力,为确保航行安全,运输船改为大型的铁驳船。据了解,上世纪九十年代,原塘汇乡七个自然村千余村民重操腌制咸雪菜的旧业,涌现八十余家雪菜专业户,形成了以船连接苏南大市场,用甏打开批发小市场的一体化经营格局。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发挥优势,打响品牌,使嘉兴咸雪菜在苏南蔬菜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标签:原创 责任编辑: 谢冬妹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1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