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秀洲首页 > 人文秀洲 > 长虹桥 > 原创作品
农业专业合作社党建探索与实践
2015年1月29日 08:56 来源: 嘉兴日报 王店镇 郑伟佳 吴培良

    农业专业合作社是以农民资产入股为前提,组建的农业合作社企业。近年来,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迅速,但合作社党建工作明显滞后于合作社的发展,这就要求在农村专业合作社里建立基层党组织,把党的组织领导、政策引导、发动群众等方面的优势,同专业合作社在技术、信息、市场、资金上的优势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党组织建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内。

  专业合作社党建大有可为

  在农业专业合作社中建立党的基层组织,开展党的工作,有着重大意义。可以更好的实现增产增收和产业化。更好的凝聚合力促进社会和谐。更好的整合资源优化集体经济。通过“党支部+合作社”这种模式,可以提升资源集聚、整合、统筹的能力,优化整合集体经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逐步走上富民强村的路子。

  虽然目前合作社党建工作已经初具成形,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思想认识不够到位。少数党组织负责人认为加强合作社党建工作,可能出现与村党组织分庭抗礼的局面。部分农业专业合作社把主要精力放在业务上,不愿意在开展党建活动上牵扯精力,个别的合作社对合作社自身建设考虑甚少,对在合作社中组建党组织、开展党的活动积极性不高。合作经济组织党员鲜有奉献的意识,缺少政治参与的热情,对参加党课等政治性组织活动缺乏积极性,热情较难调动。

  党建基础较为薄弱。缺少优秀党务工作者,支部中的党员大多数埋头于抓经济,求致富,在党务知识、组织协调能力上都有所欠缺,特别是在发挥党组织作用促进经济发展上思路不清、招数不多,缺乏应有的自转能力;镇、村干部放在合作社党建的精力有限,一定程度上影响合作社党建工作的开展。党组织向心力不够,合作社社员大多是农村干部、农民,组织关系原隶属于行政村党组织,党员更偏向于参加村里的党组织活动,合作社党支部的吸引力不够,党员的归属感不强,参与合作社党组织活动热情不高。党建活动缺乏经费保障。目前,合作社党建工作没有稳定的活动经费,经费主要来自合作社自筹,不利于支部长期自主的良性运转,党组织的办公设施和活动场地难以保障,活动开展受到影响。

  党组织活动开展少。尽管专业合作社党建在总体上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是在如何协调支部和理事结构的关系,调动党员积极性,发挥其先锋模范作用、吸引和凝聚非党员参与活动,为会员增产提效上还有很多可以挖掘的地方。有的产业因具有季节性,从事生产的党员“平时解散,忙时集中”,缺乏开展党建工作的持续性,导致党组织活动开展不够。有的党员存有“雇佣”心理,将在产业上工作视作短期行为,不愿意将组织关系及时转入到产业组织上来。

  提升党建水平促合作社发展

  强化组织建设,夯实工作基础。抓支部组建。建立“村党支部+合作社+农户”“三位一体”模式,把村党支部的组织优势、政治优势、群众工作优势和合作社的技术、信息、市场、资金优势有机结合起来,建立资源共有、生产互助、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

  抓班子建设。首先建立由镇干部为主要负责人的专业合作社组织工作责任班子,发挥宣传、农业各有关部门的职能作用,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态势。其次建立支部班子,在注重班子成员结构、年龄、地域等方面合理搭配的同时,针对专业合作社的党员专业素质强、党务知识薄、协调能力弱等实际,由镇选派专业干部挂职任书记,既主持支部日常工作,又肩负培养物色干部、培养党员的重任,注重把已具备一定政治素养、懂经营、善管理、会服务,又有技术专长的党员任支部委员,使合作社党组织参决策能力得到保证,制度得到执行。

  党员队伍建设。把发展党员作为加强合作社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作为推进党员人才工程建设的一个重要抓手。积极把合作社里的致富带头人和技术骨干推荐入党,吸收他们参与党的活动,接受党的启蒙思想教育,大胆交任务、压担子,使他们在实践中经受锻炼,增长才干,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通过党员发展质量的保证,吸引更多的社员向党组织靠拢,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

  抓制度建设。建立健全支部工作规划和各项制度,明确党支部和理事会的职责,建立支委会月工作制度、理事会重大问题决策向支部报告制度、党支部理事会重大问题联合讨论研究制度、季节性调研制度、电教培训制度、党员先锋岗制度,这些制度的良好执行能为专业合作社的正常运转提供保障。

  强化教育培训,提高能力素质。利用宣传教育片开展培训。建立党员电教农业科技服务中心,作为人才培养的一个点。利用农业知识方面的宣传教育篇开展培训,将政治理论灌输与实用技术培训相结合,集中收看与现场示范相结合,使培训工作不仅生动活泼,而且富有成效,使党员在接受党性教育的同时学到农业技术知识和致富本领。

  聘请农技专家授课指导。采取理论讲授和现场指导的方式,不定期邀请农技专家进行授课,开展现场技术指导。通过邀请的专家队伍,为合作社建立类似葡萄研究所、大棚蔬菜研究所等研究机构,提供新技术,新品种,培训社员和农户,在实践中解决各类技术难题。

  开展示范基地现场实践。确定5-7个具有实际推广价值的基地划定为合作社人才培训基地。根据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效益农业发展的需要及社员的意愿,组织社员到示范基地学习,进行现场技术辅导和观摩。

  强化平台搭建,发挥党员作用。树立典型引导致富。对合作社中的有发展潜力的党员、会员人才,积极为他们争取上级的政策支持、小额信贷、产业和科技项目立项,以及各级多项优惠政策,并以其为典型,引导社员引进名、特、新品种的推广,用党员户的示范效应带动社员户的快速跟进,促进效益农业的发展。

  组建党员“土专家”宣讲团。组织8-10名合作社党员技术骨干组成农技推广、信息服务宣讲团,每月有计划到各村课堂交流经验、讲授技术、传播市场信息、发放宣传材料,帮助消化电教片中学到的技术,帮助社员和农户解决生产中碰到的技术问题。

  开展结对帮扶活动。组织合作社党员人才与困难党员和群众结对,每名党员致富能手和技术骨干结对帮扶联系5-10户困难群众和党员,帮助他们转变思想观念,提供致富信息,解决农业技术方面存在的问题。

  发挥党员干部辐射作用。充分发挥镇村、退职党员干部、大学生“村官”的作用,加强、鼓励、引导合作社与村级经济实现联动发展,发挥合作社对本地区经济社会的影响力。通过提供就业岗位、带动农民致富、经济互补互助等方式。

标签:原创 责任编辑: 谢冬妹

秀州新闻网

看秀洲微信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1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