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秀洲首页 > 人文秀洲  >  长虹桥  >  原创作品
奋斗!为了这个家
2018年12月21日 08:57 来源:嘉兴日报 万小红

  ※征文

  当我看着这本薄薄的紫红色房产证,不由地长舒了口气。一个月来的紧张、焦虑,在这本证书面前全都烟消云散了。

  我终于“光荣地”成为“房奴一族”。虽然每月的按揭可能使本来就很节俭的我们更要俭上加俭,但那种幸福的甜蜜,溢于言表。

  在我们传统观念中,家,总是要有属于自己的房子。一家人和和美美在一起生活,哪怕只是陋室一个,也是遮风避雨的温馨港湾。

  我开始记事的七十年代初,那种青砖黛瓦、木条椽子的小平房,在江南农村随处可见。而我父母结婚时,只有一间由猪圈改成的不到10平方米的小屋。村里有乡亲戏谑,房子太低矮了,当时那种有围栏的雕花板的床根本放不进去。而聪明的父亲则在四个床脚下挖个坑,把床安了进去。

  我小时候的家,除了这个简陋的小屋,还有一个大概20平方米的草棚。一圈土墙,四周撑着几根毛竹,上面盖着稻草扎成的一片片草席。这个草棚,既是厨房,又是客堂,也是奶奶的卧室。那时候的我,基本都和奶奶睡在一起,所以,我也是在这个草棚里渐渐长大的。

  1978年,父母决定造新屋。那时,红砖开始在农村应用,但我家掏不出那么多买砖的钱。父母有了起新屋的想法后,便开始行动。农闲或下雨不出工的时间,他俩经常摇着小木船去河滩捡砖头。说是砖头,其实连半块的砖都很少,全是一些不成规则的碎砖块。这些碎砖,在父母眼里都是宝贝。我和妹妹在玩耍时,看到碎砖,也会一块块地捡回家。

  接着,父母又在家里“掼泥坯”。挑来一担担泥,和上水,把泥揉成一个个有韧性的泥团,再压模,一块泥坯就完成了。看稀奇的我,也常是父母的好帮手。把一块块泥坯垒起来,保持通风,在太阳底下暴晒若干天,泥坯就变成了坚硬的泥砖。

  一切准备就绪,新屋开工了,许多乡亲和亲戚都前来帮忙。两三天时间后,一幢不大的小屋就呈现在了我眼前。这间屋子有点像和尚穿的百衲衣:整幢房子没有粉刷,裸露着砖头。朝南的照墙,不易被雨淋到,全部使用父母自己做的泥坯,其他三面墙上全部是捡来的乱砖头。不得不佩服泥水师傅的砌墙技术,竟然把杂乱无章的碎砖砌成了一堵墙。椽子除了用木头,还有竹子做的,就连房梁也是用几根粗大的竹子代替。屋顶也是南北分家,朝南的用了土瓦,朝北的用了洋瓦,整幢房子简直就是个大拼盘。房子分为三个小间:一个厨房,一个厢房,一个卧室。三间房子只有两个极小的木框窗子,用小铁钉把尼龙纸绷在窗框上,到了夏天,只有把尼龙纸卷起来才能透气。虽然小屋是如此的简陋,夏天密不透风,冬天感觉要冻僵,但对全家来说,这是父母心血的结晶,也是我们童年温暖的乐园。

  过了多年,小屋成了一个老态龙钟的老人,原本就不健壮的身体,经过岁月的洗礼,已经摇摇欲坠。墙四面透风,屋顶如花洒般透光,最让人感到恐怖的是,小屋里出现了一些可恶的老鼠。有时,老鼠为了争食,在房梁上“窸窸窣窣”地追逐奔跑着,“吱吱”叫着,吵得人没法睡觉。最夸张的一次,它们在房梁上追逐争食,有一个竟然掉了下来,从我的脸上快速地飞奔而过,尖利的爪子把我的脸挠出了血印子。那个阴影在我童年生活里一直挥之不去。

  终于,在1990年,我在小屋居住的第14个年头,父母又念叨着要造楼房了。那时候,农村开始普及二层小楼,每当看到别人能在楼上阳台远眺乘凉,我就非常羡慕。为了一家人心中的这个“终极目标”,父母更加没日没夜地操劳着。他们又开始每天摇着水泥船出门,很晚才回家。不过,这回不是去捡碎砖,而是装了一包包饲料,走村串户去贩卖。虽然是个力气活,但为了心中的梦想,父母累并快乐着。夏天酷热,别人都是躲在树阴下乘凉,父母却背着硕大的棒冰箱,一步一身汗地在周边村子里叫卖。冬天到了,棒冰换成了担子中的花生、瓜子。四季更迭,父母售卖的东西不同,但相同的是永远不知疲倦的叫卖声和心中的信念。

  在父母的努力下,在“东家五百西家三百”的拼凑下,历经九天时间,耗资三万元,一幢三楼三底的新楼房在原先小屋的地基上拔地而起。那一刻,我激动得流下了热泪。这幢承载着全家幸福生活的小楼,终于真真切切地矗立在我面前。在我眼里,它是多么的高大!从此,我也可以登高远眺看风景了,也不再会有老鼠掉到我脸上的恐怖经历。住进新房的那晚,我兴奋得失眠了。

  转眼,那栋小楼也已度过近三十年光阴,不再年轻。它见证了我家的喜怒哀乐,见证了父母从年富力强步入古稀之年。小楼还是很坚强地矗立在河边,它还没有退休的想法,光阴的故事还有很多。

  为了满足父母对更加美好生活的向往,我从父母肩上接过了担子,变成了父母当初的角色。儿子拿着城里商品房的钥匙,兴奋地问这问那,他多么像儿时的我啊!当初只知道父母一直在为我们遮风挡雨,直到为人父母后,我才知道肩上的担子有多重!

  我的心里涌起一股暖流。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在我的成长路上,每个阶段都离不开这种奋斗精神。一个家,唯有奋斗,才能幸福!

标签:原创 责任编辑:平彩娟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1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