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出行变化看改革开放40周年成就
从小船摇摇晃晃穿梭各地,到习惯自驾车出行;从主要依靠步行,到拥有第一辆自行车;从时速几十公里的绿皮车,到时速300多公里的高铁;从长时间排队只为搭上一辆公交车,到如今手机一开就能叫到出租车……回首交通工具的变迁,人们不仅品出了昔日清贫生活的苦涩,也尝到了今日改革开放的甘甜。
40年间,高速公路宽阔平稳、四通八达,座座桥梁“飞架两岸”,车辆南来北往、川流不息;高速铁路穿境而过,高铁动车风驰电掣驶过;周边机场条条航线散射到全国各地乃至国外。海陆空全方位、立体化的交通出行方式,让秀洲百姓享受“说走就走”便利的同时,也映射出改革开放以来秀洲交通事业的发展和变化。
【年代记忆】
坐两个小时的轮船去外婆家
讲述人:油车港镇栖真村村民万小红
对于今年47岁的万小红来说,儿时去外婆家的记忆时常在脑海中想起。那时,外婆家在嘉兴东栅,与她栖真的家相距近30公里。尽管那时不少人家已经买了自行车,但因为路网并不完善,去外婆家唯一的交通工具就是轮船,从栖真到嘉兴的轮船航班,一天只有一班。
由于交通不便,一般的孩子都难得有机会去嘉兴城里。每次要去外婆家,万小红都会兴奋得睡不着觉,叽叽喳喳围着母亲问这问那。第二天一早,天还蒙蒙亮,她就拉着母亲的手,兴高采烈地来到栖真镇上的轮船码头。看着船工收起缆绳,再用竹篙撑离码头,一阵悠扬的汽笛声响起,她才会安心地走到座位上坐下,不由自主地靠在母亲的肩头慢慢睡去。
两个小时后,万小红和母亲乘坐的轮船才到嘉兴环城河的轮船码头。下了船,要再走一个多小时的路,才能到外婆家。此时,已是吃午饭的时间。吃过午饭,母亲会和外婆聊聊家常,万小红会去邻居家和小伙伴玩耍。
“那时,就希望去外婆家的船能多几班,路能再短一点。”万小红说,尽管如此,相较改革前,去外婆家已经方便了很多。
【故事旁白】
人们的出行方式不再单一
作为典型的江南水乡,秀洲区自古水运发达。改革开放初期,立足本乡、本村服务且轻巧、灵活、方便的水上客运蓬勃兴起。从单靠两条腿走到坐船出行,人们的出行方式已不再是单一的依靠人力。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自行车甚至摩托车开始走进普通人家,人们的出行方式开始趋向多样。
【年代记忆】
做起小公交车线路承包生意
讲述人:嘉兴市国鸿公交公司司机张根林
1993年,一直以养鱼为生的张根林在堂哥的带动下,花5万元买了一辆华西牌中巴车,和妻子做起了“夫妻档”的小公交车线路承包生意。
“当时车子都是按照排队的顺序,谁先到谁先发车。”张根林至今还记得为了抢到第一班发车,他和妻子经常在早上4时多就赶到王江泾镇上的发车点。没想到,有好几次,前面已经排了好几辆车,他的车只能排在后面。但只要能抢到第一班发车,他一天的心情都会特别好。
一路上,若是有乘客想要上车,只要在路边一招手,他的车就会在路边停靠。妻子则会向乘客一一收取2至3元不等的车费。十几年下来,虽然辛苦,但总算也挣了不少钱,一家人的小日子也因为“小公交”红火了起来。
“小公交”满足了百姓出行需求的同时,也带来了管理难的问题。2009年,嘉兴市启动公交运营体制改革,将原来承包、挂靠经营改革为“集约化经营、员工化管理、公司化运作”的公交公营模式。张根林的身份也从个体户变成了嘉兴市国鸿公交公司的职工,从此开上了“大公交”。
【故事旁白】
公交发展驶上“快车道”
道路客运市场的放开,是从公交线路的承包起步的,短短几年,个体客运车辆发展迅速,逐渐形成一个由国营、集体、个体共同参与的公路客运市场新格局。2003年,秀洲区率先在王店、洪合两镇实施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革。2009年,嘉兴启动公交运营体制改革,将城市公交和城乡客运合为一体,“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交通旧貌彻底改变。
【年代记忆】
高铁大幅扩大生活半径
讲述人:90后上班族黄洁
因为工作需要,90后上班族黄洁经常需要出差,速度快、舒适度高的高铁成了她最主要的出行方式。“有时候刚坐上车没多久就到上海了,真是方便极了。”黄洁表示,从家出门乘坐97路到嘉兴南站,坐高铁半小时抵达上海,再乘坐地铁到达工作地点,多种交通方式实现无缝对接,这在很多年以前是不敢想象的。
除了工作,生活中,她也经常乘坐高铁和家人外出旅游。上个月,她就带着家人买了高铁票,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过去多是短途出行,这一次,黄洁的目的地是北京。但让她意外的是,总感觉北京很遥远的她,这次,她只坐了6个小时的高铁,就踩在了北京的土地上。
一路上,沿途的风光美不胜收,餐车里的美食更是品类丰富。路费支出减少一半不说,路上还能看看书、休息一会儿。“小时候总是听大人说北京很远,要坐好几十个小时的绿皮火车。现在有了高铁,生活半径大幅扩大,‘诗和远方’都不再遥远了。”黄洁说。
随着私家车的普及,黄洁也拥有了人生第一辆汽车。除了上下班代步外,空闲的周末,她也会约上三五好友,到周边的城市、乡村来一次自驾游,体验一番乡野驰骋的乐趣。
前段时间,黄洁在新闻里看到嘉兴要建机场,这个消息着实让她激动了一番。“如果真有了属于嘉兴人自己的机场,以后要去远一点的地方就更方便了,家门口就能坐上飞机,不用再到周边城市乘坐。”黄洁说。
【故事旁白】
多种交通方式实现无缝衔接
高铁、私家车、飞机的普及,改变了版图,改变了生活,突破城市的空间瓶颈,使城市间的距离变得越来越小,人们的生活半径也大大缩短,越来越多的人享受到了快速回家的新途径。曾经人们眼中不可逾越的“异地”区域问题,因为多种现代交通工具的出现成为浮云,让百姓在自由选择出行方式的同时,享受着由此而带来的便捷生活。
【专家点评】
期待出行方式的下一轮变革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博导肖刚
改革开放40年,是中国交通大发展的40年。40年来秀洲百姓出行的变化,反映了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在社会经济发展上的巨大成就。“说走就走”在如今已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早已照进现实。
今天的我们,外出既可以选择用共享单车低碳出行,也可以坐高铁跨省市远行,坐飞机比当年骑摩托车都常见,这都反映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出行方式的日益多样化,人们的生活质量大大提升。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还可以展望一个科技出行的时代,智能化、电动化、共享化、互联网化相互交融、相互影响,共同推动百姓出行方式发生下一轮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