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秀洲首页 > 人文秀洲  >  人物秀  >  人文轶事
王店名医朱鹿宾
2018年4月27日 08:48 来源:嘉兴日报 梅晓民

  ※历史吧

  朱鹿宾(1877~1948),名国光,号鹿宾,民国时期王店著名中医。其祖上来自歙县,后迁居桐乡,太平天国后迁至王店。朱氏世代行医,鹿宾祖父朱仰苏,父亲朱震山,大伯朱鹤清及朱鹿宾四个儿子朱觉先、朱旭初、朱纪常、朱兆均等,均以悬壶行医为业,并卓有成就。

  朱鹿宾深谙《黄帝内经》、张仲景《伤寒论》、张景岳《景岳全书》及叶氏温病派学说。应诊时,每一病例,他必审证精详,处方灵活确切。对伤寒、杂病、妇幼、温病诸症,朱鹿宾均有独特见解,运用经方、时方独具一格,医术高超,尤以治疗时病为长。其得意门生邹干丞忆起当年先生行医之况:“病家登门求治者,有嘉兴、上海、硖石及邻近集镇,来邀应诊亦络绎不绝。经他悉心诊治后,病情转危为安者屡见不鲜。”

  从事中医药工作五十余载的张松石先生回忆起上世纪四十年代朱鹿宾出诊时的情形:他个子不高,每逢出诊,时常手拿黑色折扇,步履前倾地走在前面,后面紧跟着比他高半个头的年轻徒弟。中医看病,讲究望、闻、问、切四个步骤,朱鹿宾则眼望病人,三指搭脉,看清舌苔后便知病症。他治病不袭成法,对证用方。

  时有王店船厂老板姚鑫洲得一怪病,不食不饮,卧床不起。朱鹿宾针对怪病,开了一帖凡人想不到的奇方:将一只鸽子和一块火腿同时放在炉子上炖煮,炉子置于病人床前,嘱其每日闻香味。香味能开胃,姚老板初则能饮汤,不数日即能进食,旬日后便康复如初。

  另有一次,镇上箍桶店的陈师傅病危,因箍桶店既是店又是工场,非常狭小杂乱。朱鹿宾师徒两人看完病后便到对门恒升碗店柜台内,坐在账桌前,磨墨展纸拟开处方。年轻徒弟从衣袋中取出一支带铜套的毛笔,先写好姓名、称呼,然后听师傅开方。朱鹿宾挥着折扇,口中念念有词:“舌苔灰白,脉拘束。”当徒弟写完“脉”字,笔突然一顿,朱鹿宾毫不留情地说:“连‘拘束’两个字也写不出?”徒弟一被催逼,居然很聪灵地写了出来,后又按先生的口述誊写了几味中药处方交给病人家属。取了诊金后,师徒双双往西走去,朱老先生边走边说:“药吃得好除非仙丹,病看得好除非仙乎……”果然,不出三天,陈师傅不药而逝了。一般的医生在逢着这种病人时,大都在处方上定一些“病入膏肓,难以回春”或“另请高明”之类的话。而朱鹿宾却不落俗套,一语点明,显出了他不卑不亢的率真性格。

  鹿宾先生不但医术精湛,医德也十分高尚,治病从不计较诊费,随叫随到,没有名医架子。有时遇急病,常半夜起床诊治。若碰到贫苦病人上门求诊而无钱付医药费时,他就免费治疗,免费给药。抗战时,王店镇沦陷,若有日伪军或汉奸生病求治,他总是回避不见,拒绝施诊。其民族气节和高尚情操,受到民众赞扬、患者称颂。抗战胜利后,鹿宾先生曾得到政府一枚“劲节可风”纪念章嘉奖。

  朱鹿宾不但刻苦钻研医术,还虚心学习同时代的名医经验,与他常有来往的名医有:嘉兴李子牧、朱斐君、陈骏八,乌镇张艺城,海宁王和伯等。

  朱鹿宾弟子众多,执教甚严,不论在门诊或出诊,所见疑难病例,总是以病势之进退,用药之轻重,谆谆教诲。他的带徒方式是上午抄药方、试诊,下午讲课自学;学生有所问,必详加解答;学生按脉、诊断、用药若有差错,必反复阐明医理,直到真正理解方止。

  名师出高徒,在他的培养下,有多批学生成才,其中被誉为名中医的就有其子、曾任嘉兴市三届人大代表的朱旭初;嘉兴二院中医师、曾出版有《周兰若医案》的周兰若;先在浙江省中医院工作,后转入北京医学院学西医的韩兆琪;在海盐沈荡医院任职的邹干丞,王店、蚂桥一带富有口碑的中医肖一先等。他的学生也培养出了很多优秀医学人才。到如今,朱氏中医的传人已不计其数,遍及嘉兴、桐乡、海宁、海盐、平湖、嘉善直至杭州、上海、广州等大城市。

  朱鹿宾留有《医案集》七册,记载了他从医50年的临床经验。

标签:原创 责任编辑:平彩娟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1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