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苑艺林
范路(1610-1653),一名瀫,字遵甫,门人私谥贞简先生。明末清初诗人,通晓儒家人性与生命的学问,即“性命之学”。
范路原籍浙江兰溪,明清易代时,为避战乱移居嘉兴梅里(王店),常以卖药为生,清代嘉兴诗人吴萃恩在《南湖百咏》中说他“读书梅花庄,卖药长水市”,长水即今天的嘉兴。范路喜欢种植兰花,还将自己的住宅取名为灵兰馆,并著有二卷《灵兰馆诗集》。缪元英《梅花溪踏春词》中有“灵兰小馆绕洄汀,筜谷萧疏挺直青。指月观澜兴飞逸,好风吹上古茅亭”的诗句。余霖《梅里备志》说他家中只有贫屋三间、桑二亩,生活十分贫困。虽“啜糠尝籺”,但他“性颖异,贫不能得书乃从人借观”,并“悬敝席为门,正襟读书”。意思是说他聪慧过人,只因贫困买不起书,只好借别人的书来读,并且用一张破席挡门,旁若无人地专心读书。
明末清初甲申之乱时,范路与朋友屠爌、朱一是等一起四处流浪,先后到过松江、绍兴、宁波、天台等地,最后随父母定居在梅里,与古南寺的牧云禅师及西溪精舍的悬崖禅师等相友爱,牧云欲招其为弟子,范路却谢绝了。梅里诗人周筼评述范路“不闻佛氏”先“遁于禅,又遁于医”。范路诗《偶然作》中有“青青江岸山,活活江流水。夫岂不高深,有象终必毁”、“我尝夜分坐,仰天见北斗”、“风吹百草头,月出万山口”等相当空灵的诗句。清代文学研究家严迪昌非常欣赏范路的诗,说他的《遥经郡城作》“写郡城破败之作不亚于朱彝尊”;而《一丘山远望》中的“白浪秋高渔艇没,黄茅霜老野花空”可入《摘句图》,结尾“万山开处一孤篷”境界开阔而萧瑟苍凉,“洵非庸手所能得”。
范路一生淡泊名利,诗名却很盛,是“梅里诗派”的重要诗人之一,曾与王店镇上的褚醇、朱一是、屠爌、吴拱辰、李镜、许志、王之梁等诗人结为“梅里八子”,与朱一是、屠爌合为“梅里三友”,并加入了由王庭组织的“敬盟诗社”,梅里诗人缪永谋是他的弟子。但他却拒不参加科举,一生安心做布衣。
因自己贫困,范路对穷苦人富有同情心。崇祯十四年(1641),嘉兴发生大饥荒,他的一位族弟因饥饿前来投靠,还想卖掉自己的妻儿,只求一碗饱饭。范路当时自己也吃不饱,却把这位族弟及家人全部留下,一起吃糠咽菜,没有丝毫的嫌弃。晚年时,还以学到的医术给人治病,并经常分文不收。到了后来,范路时愚时智,让人深邃莫测。朱彝尊说他“广不混俗,峻不忤物,发为诗文,多见道之言”。
顺治十年(1653)春,范路去世,享年只有44岁。门人弟子赞颂他“守正而清简”,遂私谥为“贞简先生”。其墓在梅里西边、旧名宋谷堡的大师桥,缪永谋为之撰《墓表》。编辑《梅里诗辑续集》的沈爱莲慕范路的为人,将自己的居所取名为“小灵兰馆”,也学他卖药禾城。范路子范懋官(字民彰)亦工诗文,后成为梅里“省斋七子”之一。
范路殁后,他的朋友李镜撰《高士范君传》,梅里古南寺住持牧云撰《范遵甫先生传》,光绪《嘉兴县志》亦有他的传记。许灿《梅里诗辑》选其诗49首,明末清初著名藏书家黄虞稷的《千顷堂书目》中亦有他的记载。李稻塍、李集于乾隆三十二年(1767)合编的《梅会诗选》收范路的诗作47首,并附有周筼、朱彝尊对范路的评价及缪永谋撰的墓表;现藏国家图书馆的李维钧《梅会诗人遗集》中有《范处士诗集》,系根据其弟子缪永谋原辑《灵兰馆诗集》编纂而成,共收诗287首;《全明词》《全清词·顺康卷》皆收其词四首;朱彝尊编纂的《明诗综》也选入了范路的部分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