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秀洲首页 > 人文秀洲 > 人物秀 > 人文轶事
古梅家荡
2017年3月17日 09:33 来源: 嘉兴日报 蒋陈华

  ※历史吧 

  梅家荡附近曾有两处古迹——报恩祠与税暑亭,系元朝朱张穹寿(梅趣)所建。

  朱张穹寿原是中原世家大族,南宋立国之初,随宋高宗赵构南迁居临安。迁居队伍中,除朱张氏外,还有盛、沈两家,三家互为姻亲世族,也是当地的名门望族。其父朱张恂,《闻川志稿》有记载:“朱张恂,字宗厚,七岁经史成诵,十五能属文。试入,上选为省元有声。以征广蛮功,迁进义校尉。”1279年,宋元崖山海战,以宋军惨败而告终,进义校尉朱张恂投海殉国。当兵败国亡消息传来,朱张恂的妻子便让儿子朱张穹寿带家人迁居到王江泾墅泾港(即现在的市泾村)。朱张穹寿为了报恩,就将居住在闻湖的房屋改建成祠堂,名曰“报恩院”。《闻川志稿》记载:“穹寿无子以盛辕为后。二姓并奉祀於祠,明成化庚寅六世外孙成誉重建,朱彝尊榜於楹曰:九原有诏招英魂,二姓同祀式孝恩。”元朝释本诚《市泾报恩院记》中载:报恩祠“中奉舍那三圣,辟楼以庋藏典……延僧明净居之。即院之东,择地奉其父进义公衣冠及母夫人之骨茔。环树松柏,幽埏步武,密迩净境,冀神灵有所依赖。”也就是说,给父亲做了衣冠冢,将母亲也安葬在了那里。文中又言:“凡受恩于人,必思所以报,理固然也。恩之大者,莫若父母……梅趣舍居,先于报亲,延僧以修冥福……足以励薄俗,厚民德,扶植世教,可书也。”可见释本诚作《市泾报恩院记》的一番初衷,知恩图报,孝敬父母乃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美德。

  因父母的墓在梅家荡的西面,为扫墓方便,朱张穹寿就在荡的狭窄处填土成洲,筑成长堤,堤上还建了“寻梅”、“问柳”两桥,继而又在洲上建造“税暑亭”。元朝岑士贵,仿效苏东坡作喜雨亭一事,也作《税暑亭记》以记之:“由是于暑日,往远缘无息暑处,故于湖中所填之区中创一亭,或遇骄阳炽赫,流金铄石,炎气蒸人,公于省墓爰及斯亭,未免流汗成浆,心焦体疲于斯时也。或辍步停骑濯清流,盥寒泉入斯亭涤斯暑,但觉湖风徐来,波爽继至,袢暑却外微凉袭内。”岑士贵文中又言:“虽为税暑也而有孝行者存殆。一名而有二义。”此乃是作亭之故。

  其时,梅家荡风景优美,税暑亭“屹峙其间,梅篁桃柳,左右攒植。春水涨而如锦,秋潦尽而如莹。晴明之昼,风月之夕,渔歌菱唱,欢声四起”。或许因为朱张氏的没落,或许是岁月的剥蚀,到了明末,税暑亭渐被废弃。但不少文人墨客,仍然到此访古寻幽,并有诗为证。清代盛禾作《税暑亭》:“千顷湖光两岸菱,湖心洲渚苇花零;寻梅问柳桥何许,犹说当年税暑亭。”清代张燕昌诗云:“郎来问柳妾寻梅,水镜花容岁月催;漫道闻湖梅与柳,亭空税暑好迟回。”还有无名氏诗作:“梅正黄时柳正青,桥西暂把小船停;当年填海心谁识,空忆湖中税暑亭。”

标签:原创 责任编辑: 谢冬妹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1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