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秀洲首页 > 人文秀洲  >  长虹桥  >  原创作品
刻蜡纸
2017年12月22日 09:00 来源:嘉兴日报 徐如松

  ※往事风

  眼下的生活中,人人都离不开手机,但在学校里,老师们最离不开的,当数打印机、一体机——备课、出卷、写总结、填表册,哪样离得开印刷呢?现代科技给老师的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我常为之欣慰,同时也总想起自己初为人师那段刻蜡纸的岁月。

  我初踏上讲台那会儿,正是现在常被提及的“八十年代”。那时的师范教育,非常强调基本功,除了吹拉弹唱,要求“三脚猫”样样会一点,“三字一话”则是必须人人过关。“四十是四十,十四是十四……”这是普通话要求过关,“三字”呢,就是毛笔字、粉笔字和刻蜡纸铁笔字要求过关。如今的师范教育,也提倡“三笔字”,但含义早已发生了变化——刻蜡纸铁笔字换成了硬笔书法。使我感到忧虑的是,年轻教师用惯了电脑,不要说毛笔字,就是签自己的名字,也写得歪歪扭扭,上课基本不写板书,全部用PPT代替。

  报到以后,校长得知我的三笔字过硬,就把学校刻蜡纸的任务落实给我。好在那时事务不多,开学刻写学校工作计划、教导处工作计划、作息时间表,开学通告则用毛笔写在彩纸上再张贴。学期结束需要刻写的,除了学校工作总结,还有《给家长的一封信》。更多的刻写任务来自教研组,那时小学语文强调“落实‘双基’、提高能力”,按说教法多种多样,但最管用的还是“多做练习卷”。教研组里经验丰富的教师搜集整理出许多“试题精粹”,我则利用休息时间趴在钢板上一丝不苟地刻写。

  刻蜡纸还真是一门手艺。刚从文具店买来的钢板,呈长矩形,黑黝黝的条纹非常细腻。上面覆盖蜡纸,散发着一股好闻的机油味。高档一些的,钢板四周还有一个木垫子,将整块钢板扩大到比A4纸更大一些的尺寸,刻蜡纸的手感就会随之提升。蜡纸差不多A3纸大小,上面印着小方格,便于刻写时保持纵横对齐。刻蜡纸用的铁笔,钢制的笔头既要尖,又要圆润。一枚笔头,刻一段时间后就得更换,否则很容易将蜡纸戳破。刻什么字体是颇为讲究的,我最拿手的是宋体字。顺着钢板的条纹,预设好字的大小,或横或竖,均衡用力,绝对不能像书法那样点提按捺、抑扬顿挫。凡是学校布置给我的任务,我都用宋体字完成。有段时间流行“庞中华体”,我也引申到刻蜡纸上,技术要求显然更高,但确实比宋体字更加活泼。

  印蜡纸的技术更新得更快。我读村小学的时候,老师印蜡纸是“纯手工”的——左手拇指和食指八字形摁着蜡纸一侧,按定在办公桌事先放好的16K纸上,右手捏一把油墨刷子从左到右刷三下,油墨的黏性把蜡纸轻轻提起,左手迅速松开,取出已经印好的试卷,如此循环。有时候,因为印刷的不是本班级的试卷,老师也会让我当“小助手”,配合老师取出印好的试卷。有一次,我发现老师在印我们的期中试卷,结束后将沾满油墨的蜡纸丢弃在垃圾箱,我自作聪明地取出来,用抹布将它印刷在石灰墙上,我为此承担了“严重后果”,老师也吃一堑长一智,每次印好蜡纸,都付之一炬。

  我工作之初,绝大多数老师还是“纯手工”印蜡纸。后来买来了箱式油印机,打开木箱,里面最主要的部件是一张钢丝网,刻好的蜡纸固定在钢丝网背面,正面就可以用蘸上油墨的滚筒印刷了,滚一遍滚筒取一张试卷,相当方便。那段时间,教研组里的试卷,基本上由我承包印刷,拿老教师的话说,就是青年浑身上下都是使不完的劲。其实,印蜡纸单靠力气是不行的,许多环节都得讲究技术。就拿调油墨来说,倒多少火油,怎么搅拌,都得慢慢摸索出经验来,太烂或者太干,只能印刷出次品。

  后来,箱式油印机被滚筒式油印机替代了,可谓“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两者的原理其实是相同的,就是将钢丝网改进为滚筒,刻好的蜡纸依附在滚筒上,正好一圈。这样一来,加注好油墨之后,摇一圈就是印一张,非常方便。一个班级的试卷,几分钟就可以搞定了。凭我的经验,一张蜡纸最多可印三四百张,要是再多,随着蜡的损耗,印刷质量就得不到保证。我用过的最后一台油印机,是“电动滚筒式油印机”,原理与手摇式完全一致,只是马达代替了手摇,印刷效率更高而已。

  前段时间单位乔迁,我整理出一刀当年的试卷,叠得整整齐齐,都是我当年执教毕业班的“复习卷”。看着这刀试卷,我就想起初为人师那段刻蜡纸岁月,似乎不曾远去,还能闻到油墨的芳香。

标签:原创 责任编辑:谢冬妹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1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