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上
下午两点半,我们终于抵达素有“枫溪锁钥”之称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廿八都。
先映入眼帘的是珠坡桥,一座横跨在枫溪之上的廊桥。古朴的桥亭挡住炎炎烈日,山涧的清风送来缕缕凉爽,流动的溪水吟唱着阵阵欢歌。游人在此驻足,或小憩,或留影,或凭栏远眺那些蜿蜒起伏的山群……
珠坡桥像一条时光隧道,走过它即步入已有900余年历史的廿八都——傍溪水穿古道,依岭而建的小镇。一方方石头铺就的老街道,牵引着我们一步步走向悠远的岁月里。
游览古镇,向来喜欢这种恍如隔世的味道,那是历史积淀的沃土上开出的魅力之花。每一处景点,每一条弄堂,每一堵墙……无一不镌刻着光阴里的故事。
地处浙闽赣三省边界,又有苍茫莽荒的大山作掩护,廿八都少受战乱侵扰,故而幸存了相对完好的古建筑群:有36幢明清民居、厅堂,有11幢庙宇楼阁等。
千年的历史如此厚重博大,岂能在“走马观花”中窥其精湛的生命内涵?
虽在偏远山野,但小镇曾有的繁华与显赫,依然隐藏在鳞次栉比、古旧典雅的建筑群中。我努力借着一双肉眼,按下一个个快门来表示“到此一游”。
在孔庙,在文昌阁,在万寿宫……我们领略了精湛的木雕和丰富的彩绘。那些木门、窗扇与栏板上,或有浮雕,或有镂空雕;那些梁条、枋木与天花板上,绘有山水人物,或者花鸟龙凤。一幅幅作品栉风沐雨了数百年,还在栩栩如生、形态各异地诠释着独有的文化。
在隆兴钱庄,在浙闽枫岭营总府……我们领略了古镇的历史风华和人文荟萃。兵器、银票、家具、器皿、照片、字画……都记录着一段段真实的历史以及纯朴的民风民俗。
廿八都在清同治年为鼎盛期,饭铺酒肆和南北杂货批发商近百家,是名副其实的商贸集镇。这里有徽式的马头墙,有浙式的屋脊,有赣式的檐橼,有闽式的土墙……目不暇接,时刻体验着独具风情的“方言王国”和“百姓古镇”。
于我来说,素有一种喜好——在幽深窄长的石子弄堂中慢慢踱步,将自己想象成光阴中的那人,畅快淋漓地呼吸那抹岁月的气息。土黄的泥巴墙、裸露的青砖墙、垒砌的石头墙和斑驳的粉墙,历经沧桑的洗礼反而凸显出别样的韵味。身穿大红碎花裙的我,无论站在哪里都是醒目的“风景”。
曾经游览过一些古镇或古村落,处处有花草的精心点缀。那些蓬勃的红红绿绿确实添了几多活力。可是,廿八都并无这样的摆设。老墙上的青苔,院角边的杂草,随意滋长的绿藤……有些破败、沉寂和荒凉。起初,有些失落,遗憾廿八都缺少一份装饰之美。转念,豁然明白,恰恰是这份原生态直入心扉又耐人寻味。
整个廿八都,店铺并不多,也没有嘈杂的叫卖声,店主们或静守一角或顾自忙活。蓑衣坊,一位老者麻利地编织着,土墙上挂着小蓑衣、小蓑帚,吸引游客的目光。麻饼店,小王师傅为我们表演拿手绝活——甩饼舞。他一边念念有词,一边转动竹匾,数十个麻饼有序散开,就像花儿一样绽放。观者鼓掌喝彩。一袋袋热乎乎的麻饼捧在游人手里……
吃完一只香甜可口的麻饼,要返程了,与老街相依的小溪哗哗作响,仿佛深情欢送。走过珠坡桥,挥手告别,再次凝望这“遗落在大山里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