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秀洲区残联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围绕2020年全面小康目标,立足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以促进残疾人就业和扶持贫困残疾人发展生产、增收致富为目的,创新工作机制,拓宽扶贫思路,根据产业布局特点,鼓励不同区域的残疾户实行“分类扶持”。全区现有9个助残扶贫基地,每年带动150名以上困难残疾人从事他们力所能及的项目,多渠道帮助他们摆脱贫困。
建设助残扶贫基地的主要做法
以“因地制宜、社会参与”的思路精选扶贫项目。秀洲区是一产、二产、三产融合发展的大区,为了更好地扶持广大农村贫困残疾人,各个基地早在成立之初就根据全区产业结构调整规划及产业布局特点,结合基地的主营项目和各地残疾人家庭硬件设施条件,选择不同的项目开展扶持,带动残疾人开展规模化、商品化生产。在基地建设过程中,一般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市场化运作的经营管理模式,主动吸纳社会力量共同关心、参与基地建设,从而有效提升残疾人创业水平。
以技能培训和“产供销”一条龙服务化解创业风险。在基地建设的过程中,始终把技术培训放在重要位置,送技术、送信息到户到人。基地采取产、供、销一条龙的服务方式,为残疾户架设通向市场的桥梁。对受助残疾户进行产前技术培训与种苗、原材料供应、产中技术指导和产后按合同保护价回收产品。在回收受扶持残疾户的产品后,基地进行必要的包装、加工,并冠以统一的商标,通过企业的经销渠道进入市场,实现专业化销售。
以产业升级发展思路提升扶贫能力。大多数助残扶贫基地并不满足于现状,他们在发展过程中及时根据市场规律和产业发展规律,或实现转型升级,开拓更有市场前景的项目,或扩大规模、提升产业专业化程度,进一步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
以绩效评估作为衡量扶贫成效的唯一标准。为实现残疾人就业和扶持贫困残疾人发展生产、增收致富的根本目的,制定了残疾人扶贫基地绩效评估办法,每年年初对残疾人扶贫基地制定本年度扶贫计划,年中进行走访检查,年末进行绩效考核。通过考核评估,进一步规范全区残疾人扶贫基地的管理,建立长效运行机制,切实发挥项目的拉、帮、带作用,提高扶贫针对性,做到精准扶贫。
推进助残扶贫基地建设的对策建议
把基地建设列入农村扶贫工作的议事日程。基地作为农村残疾人脱贫的一个重要平台,其建设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就目前的体制而言,基地要发挥作用,政府行为的存在尤为必要,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把基地建设纳入本地区大扶贫的范畴之内,通过政策优惠、资金扶持和各部门支持等形式,给予基地特别的关照。
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在发挥残疾人、企业投资主体作用的同时,各级政府、财政、民政、农业、扶贫办和残联等部门要增加对基地的投入,探索政府、企业共同出资,企业负责承建和经营的投入机制和运行方法。同时,建立担保基金,确定担保机构,为基地的建设投入及残疾人从事更大规模的生产提供小额贷款担保,对积极创业的残疾人优先发放小额担保贷款和提供一定的风险基金。
建立风险规避机制。基地的建设具有自然和市场的双重风险,而基地又维系着众多经济困难的残疾人家庭。从我区的企业和农村一些养殖大户的发展看,过去一些企业和养殖户大在市场价格诱导下,盲目投入,盲目生产,结果是初具规模,市场价格却大幅度下跌,残疾人非但不能受益,反而因此而致贫。而有些农村种植大户经不住病虫害等自然灾害的打击,频临倒闭的边缘,同样给残疾人带来了很大的损失。要资助基地参加政策性的农业保险,鼓励保险公司开辟新险种、优惠保费,从而增强基地和残疾人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
加强和改进对基地的服务。要搞好残疾人扶贫基地建设,离不开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参与和大力支持,因此,政府部门和残联组织要加强对基地建设的服务工作,努力提供全方位、综合性的服务。同时,把基地建设向二、三产业拓展,从更高更广的层面上,促进残疾人的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