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秀洲首页 > 人文秀洲 > 长虹桥 > 原创作品
武夷访茶
2016年12月16日 09:53 来源: 嘉兴日报 唐彬彬

  ※在路上

   如果不是亲自来到武夷山,不会理解为什么“三坑两涧”是岩茶出产的绝佳地点;如果不是通晓茶性的茶人带领,哪会感知“老枞水仙”的醇厚,“肉桂”的浓香;如果不是亲临焙坊,如何知道每隔45分钟的焙火,会给茶带来怎样的变化?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读书、行走、感知,茶路无尽,唯有知行合一,方能领悟其中真谛。

  武夷岩茶精制的最后阶段,在第三道焙火完成后,再经历一至两个月退火,就可感受高品质岩茶的“汤浓水厚”、“岩骨花香”了。岩茶的制作,是所有茶类制作中,历时最长、流程最复杂,且最无法标准化的制作,全凭茶的基底和制茶工的手艺。当然,茶制作完毕,后期的保存、转化,以及合适的冲泡,是喝到一杯好岩茶的保证。

  “三坑两涧”是出好茶的地儿。三坑,分别为牛栏坑、慧苑坑、倒水坑;两涧,则是流香涧、悟源涧。“三坑两涧”也被视为正岩产区,其实真正的“三坑两涧”是个大的地理概念,既是特指,又是泛指品质优良的岩茶产区。比如海拔较高的三仰峰,溪水汇流,经悟源涧,流经马头岩茶区。其他如水帘洞、九龙窠、竹窠、天心岩、大坑口、鬼洞、状元岭等,山场条件和岩茶品质,甚至好过特指的“三坑两涧”。

  到达武夷山的第二天,徐老师带我走牛栏坑。武夷山多雨,清早一场雨后,景区云蒸霞蔚,犹如仙境。与徐老师认识两年有余,每年都能喝上他制作的好茶。“臻山川精英秀气所种,品具岩谷花香之胜”,“岩谷花香”是对岩茶品质特点的一个很生动的描述,出自唐末状元徐寅之笔。徐寅正是徐老师的先祖。

  进入武夷茶产区,只有当地村民的车辆才能进入。徐老师安排好车辆,带我们进入景区,到了大红袍传说的发源地——天心岩永乐禅寺。沿着永乐禅寺往谷底步行,就是牛栏坑了。两边是丹霞地貌的山脉,中间狭长地带则分布着肉桂、水仙等茶树品种。老枞水仙枝繁叶茂,树干上长满青苔。我开始理解,第一天喝到的老枞水仙为何有“青苔味”、“木质香”。

  谷底水分充沛,漫反射光照,昼夜温差大,土壤则是松软的烂石砾壤,这些都是产好茶的绝好条件。牛栏坑里,没有交通工具,每年的采茶季,茶农采完茶,人工挑出山谷。武夷山没有工业,产茶区远离公路。这次亲临产区让我信服,武夷茶是不折不扣的绿色生态茶。一小时的步行,走出牛栏坑,大汗淋漓,感慨茶农栽种、采摘的不易。

  焙坊里都在忙碌着。武夷茶讲究细火慢炖,从粗制鲜叶采摘、萎凋、做青、杀青、揉捻、挑拣后,一般经历三道焙火,以稳定茶的品质。第一道焙火后,待茶叶转化、吐青后,再进行下一道焙火,一般会间隔数月。在焙坊超过40度的室温里作业,焙茶工大汗淋漓。传统工艺的岩茶焙火,对焙火师傅的要求极高。一次焙火历经24小时,每隔45分钟翻动一次,翻动一次就需要开汤品鉴、看火候。岩茶的“岩骨花香”与恰到好处的焙火工艺息息相关。

  品茶是风雅的,做茶是辛苦的。当你懂得,手中的一泡茶,要经历那么多的艰辛方能成就时,你是不是会更珍惜每一口茶汤?徐老师的茶空间里,曲径通幽,每一处的布置,都能显示主人深厚的涵养。“身心合一,静神养气”,愿我们都能在一杯好茶里,让身心得到休憩。

标签:原创 责任编辑: 谢冬妹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1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