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2015年,海宁丁桥镇从农村家宴中的关键群体“土厨师”入手,通过培训指导等系列工作举措将其收编为“正规军”,探索形成新的监管模式,为农村家宴食品安全工作提供新的范例样本。
持照上岗好处多多
2015年12月28日上午,丁桥镇两丰村的一户黄姓人家在自家办酒席,记者有幸一睹了被收编的“土厨师”新风采:有营业执照、持健康证、着统一服装、荤素生熟分开清洗切配……如此证照齐全、操作规范的后厨现场,不亚于井井有条的正规饭店、大酒店后厨。
“土厨师”摇身变成“正规军”,收编单位是市场监管部门。2015年年初,海宁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制定出台《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风险防控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全市市场监管部门对100人以上的农村集体聚餐活动进行备案登记、分类指导。
据丁桥镇食安委办公室2015年上半年调查统计,该镇每年100人以上的农村集体聚餐在1800次左右,平均每天5次左右。该镇共有78名农村“土厨师”,年龄普遍较大,文化程度不高,信奉“土办法老经验”,欠缺科学的食品安全知识素养。基于较高的农村家宴频次以及较多的“土厨师”数量,丁桥镇食安办和丁桥市场监督管理所决定从“土厨师”队伍的管理服务入手,而海宁市食安办、海宁市市场监管局也适时将丁桥镇设为该市试点,给予政策扶持。
“‘土厨师’承接家宴,是有偿劳务经营行为,应当申领《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基层的研讨论断,很快得到了上级的肯定支持。2015年6月2日,丁桥镇发放了海宁市乃至整个嘉兴的首张“土厨师”营业执照,开启了“土厨师”踏上“正规军”之路的新征程,而丁桥镇的农村家宴食品安全监管模式也由此迈入一个新时代。
只要措施便民、服务到位,“土厨师”自然会从“要我规范”升级为“我要规范”。通过一系列组织培训、免费体检、主动上门、一对一指导、发放厨师服、审批提速等工作举措,截至目前,丁桥镇“土厨师”经过考核,共注册办理56张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开设家宴管理服务企业2家。“通过办证,学到了新知识,有了工作服,操作时更注意食品安全问题,乡亲们也更信任我了。”丁桥镇“土厨师”谈师傅提起持照上岗的好处,滔滔不绝。
抱团发展各展其长
两丰村黄家的喜宴后厨,来的不仅仅是谈师傅自己,而是他带领的一个由数名“土厨师”组成的团队,他们中擅长切菜的专管切菜,炒菜的专管炒菜,做点心的专管点心……各有分工,各司其职。
曾经,丁桥镇的“土厨师”之间沟通交流少,甚至处于恶性竞争状态。经过监管部门的组织指导,这些“土厨师”如今放下成见,开始抱团发展。“农村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村民对饭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花样越来越多,单打独斗注定是没有出路的,大家抱团发展,反而容易共赢。”很多“土厨师”像谈师傅一样,已经明白了其中道理。
监管的一个目标,是促进市场主体的自律,发挥其自身主观能动性。“土厨师”有了自己的组织,就方便相互监督、自我约束,监管也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丁桥镇食安办和丁桥市场监管所召集“土厨师”带头人沟通协调,海宁市丁桥乡厨行业协会由此备案成立,目前签约入会“土厨师”已达51人。
通过协会组织,这些“土厨师”加强了从食材采购、运输、储藏到宴席加工、留样、餐具消毒等全部操作流程环节中的注意事项学习,并主动协助监管部门做好农村家宴登记备案工作。他们的食品安全意识日益提高,社会责任感明显增强。2015年,经过丁桥市场监管所备案指导的农村家宴,从未发生过食物中毒现象。
至此,丁桥镇对农村家宴食品安全监管实现了“土厨师”培训上岗、注册登记、定期督查、年度考核、行业自律的监管模式,结合集体聚餐备案指导、推行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基层食品网格化管理,形成了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社会共治的良好局面。海宁市食安办、海宁市市场监管所相关负责人表示,新的一年,该市将在丁桥试点的基础上,在全市范围内推行“土厨师”监管新政,最大限度将农村家宴的食品安全风险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全力保障农村食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