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将慈善的触角进一步伸向基层,直达慈善救助的终端——困难群众,从今年4月起,我市全面启动了千村慈善帮扶工程,截至目前已经成立村(社区)慈善工作站260多家,募集资金超过4000万元,帮扶困难群众1000多人。以此为基础,我市将陆续实现村级慈善工作站全覆盖,实现受益对象或公益项目不出村。
从现有的运行情况看,一些较为成熟的工作站已经建立了相应的工作机制,包括困难群众摸底调查和善款使用公示等。这样做的好处至少有三点:一是改变了长期以来基层慈善远水解不了近渴之弊,急需救助的困难群众和急等开工的公益事业,不必等待上级慈善机构就能就近得到救助。二是强化了基层慈善的针对性,慈善工作站贴近基层,便于及时了解群众困难,使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最需要的帮助。三是提升了慈善救助的透明度,本村(社区)募得的慈善帮扶基金专门用于村(社区)内慈善事业,谁捐了钱、用在哪儿,一目了然。
救助的半径越小产生的效果越大。其实,早在村级慈善工作站启动前,嘉兴就已经建立起一张涵盖县(市、区)的慈善网络。如此大规模地新建村级慈善工作站,就是要以最小的救助半径实现最大的慈善效果。毕竟,还有什么比直接把救助送到困难群众家门口、手心上,更贴心、更温暖呢?
对于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而言,对弱者、贫者施以救助和关爱是基本的道德底线。基于此,近年来国内种种与慈善有关的举措,都受到了舆论的广泛关注。这些自发的公众追问,让社会达成了一种起码的共识,那就是作为一种涉及全民的精神力量,慈善的有效开展,不需要浩大的工程,只需要以科学的制度设置,最大限度地拉近慈善与普通百姓的距离,把温暖送到最需要的人身边。
如何建立行之有效的慈善救助制度?嘉兴的选择是,未来3年内,在全市1000多个村(社区)建立慈善帮扶工作站和帮扶基金,实现村级慈善救助全覆盖,使慈善救助的力度、广度和速度都远超从前。相信随着越来越多的慈善救助机构出现在我们身边,激发更多市民投入慈善事业,发挥出应有的调节社会事业、救助困难群体的功能,也会将更多社会温暖及时送到困难群众家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