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以亩产论英雄”一直是各地津津乐道的理念,堪称包括嘉兴在内的长三角地区的发展“共识”,而随着“电荒”警报全面响起,最近一段时间,嘉兴各地又纷纷将用电指标与企业用电效率、产值税收贡献率直接挂钩,即按照一度电所对应的财税、产值高低优先安排用电,叫响了“以度产论英雄”的新概念。
从源头而论,“以亩产论英雄”本是农民种地的传统,少种多收、事半功倍是千百年来人们从事农业生产实践的朴素理想。如今重提这个理念,大大区别于传统农耕。举例来说,土地单产提高一倍,相当于耕地面积扩大一倍,不仅农业增产增收,还能防止触及耕地红线和缓解工业用地紧张。
今天,可开发土地储备资源越来越少,继续“摊大饼式”、“圈地式”、“花园式”的发展模式,就意味着挥霍子孙后代的未来。“以亩产论英雄”就成了工业发展新理念——与其一个新区,多少平方公里的土地,几年时间就草草地“摊”满,不如通过利用企业内空留土地,发展多层标准厂房,拆旧建新,在未利用土地选址等来节约集约用地,实现“以最小的土地换取最大的效益”,为新兴产业预留安身之所。
“以亩产论英雄”理念的盛行,实质是缘于资源的稀缺性。土地作为人类生存所必需的资源是有限的和不可再生的,粗放式的做法必须画上休止符。电力和土地一样是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当长三角地区用电形势一再告急,在保障居民用电的前提下,如何公平合理地把用电指标细分给企业,把有限的电力资源用在刀刃上?从近期嘉兴各地的做法看,无论是“阶梯式”电价倒逼企业转型升级,还是用“度产”直接把用电指标与企业的用电效率和产值税收贡献率挂上了钩,最终表明的是,企业单位电量税收贡献越大、单位电量产值贡献越多,用电指标就将向谁倾斜。
这种“以度产论英雄”堪称“以亩产论英雄”在工业生产领域的翻版。它再次印证了“科学发展”不光要看GDP增加多少,还要看消耗了多少资源、付出了多少代价,发展是不是可持续的道理。在土地、电、水等公共资源日益稀缺的当下,曾一度以“零资源经济”自豪的长三角各地,也一改过去热衷于铺摊子、搞“花园式工厂”、引进高能耗大项目的做法,开始盘算着如何在现有的土地上“看菜吃饭”、“量体裁衣”,提高“亩产”和“度产”了。
可喜的是,目前,嘉兴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企业,“亩产”、“度产”论正逐渐升温,并扩展到了农业、工业以外的更多领域。这种以最少的资源付出获取最大的发展效益,促使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到集约、从量的扩张到质的飞跃,正是科学发展观精髓所在,也提醒着企业时刻绷紧节能减排与转型升级这根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