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秀洲首页 > 新闻中心  >  要闻关注
海岸线变“房岸线”——部分沿海地区填海建房引发争议
2011年6月29日 21:20 来源:新华网 记者 王晖余 周正平

 

  资料图:在珠海市情侣路珠海旧港附近,层层向外填海已形成一个半岛,半岛上尽是鳞次栉比的高档住宅(6月25日摄)。填海成本每亩20万元,之后上千万元卖给开发商,开发商再以“海景房”为卖点,每平方米几万元卖给购房户。在国家勒紧18亿亩耕地红线、加大楼市调控力度的情况下,当前部分沿海城市出现一股“填海建房热”。有关专家认为,当前“海景房”过度开发,不仅加剧了房价调控难度,也潜伏着永久破坏生态、增加防灾压力、危及地区可持续发展等深层矛盾,急需引起重视。新华社记者卢汉欣摄

  18亿亩耕地红线不容突破,低成本、高收益的“向海滩要土地”路径,刺激沿海一些地方政府填海造地,开发商更乐意以“海景房”的建设推波助澜。

  原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研究员杨冠雄也认为,填海建房的背后是土地财政和利益驱使,“通过围填海建起来的海景房增值太大了”。目前,三亚凤凰岛住宅项目每平方米价格接近10万元。海口、三亚的一些海景房动辄每平方米两三万元。

  上世纪50年代和80年代,中国分别掀起了以造田和发展养虾业为目的的两次大规模围填海热潮,使沿海自然滩涂湿地总面积约缩减了一半。本世纪以来,以拓展沿海地区工业化和城镇化用地空间为目的,又开始了新一轮围填海行为,主要集中于沿海大中城市的海湾和河口,其特点是规模大、填海造陆速度快,除了用于大型化工、钢铁、港口等沿海产业,还有很大一部分用于房地产开发建设。

  据国家海洋局统计,2010年,中国填海造地确权面积达13598.74公顷,其中建设填海造地13454.91公顷,填海造地征收海域使用金78.2175亿元,其中,辽宁省填海造地征收海域使用金达12.5810亿元。

  厦门大学海洋与环境学院教授张珞平说:“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条件下,发展一些建设基础设施的围填海项目,至少对区域经济有所贡献。但围填海发展房地产,少数人以牺牲大部分公众的利益为代价谋取私利,无论如何都应该禁止。”

  “填海建房除了带来沉降的安全隐患,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也将对填海的房地产项目造成严重威胁。”杨冠雄说,“为了发展房地产去填海,代价太大。”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标签:国内 责任编辑:谢冬妹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1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