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如果说自己喝,不会推荐“垃圾茶”
冬去春来,又到茶叶销售旺季,虽然新茶还没有上市,但洛川路茶叶批发市场里来来往往的顾客已经不少了。
市场里普洱茶的种类最多,占据了半壁江山,龙井和铁观音也是颇受欢迎的品种之一。各种茶叶间的价格悬殊很大,以铁观音为例,最便宜的散装铁观音只需50元一斤,稍好一点的90元一斤,更好的则可以叫到200元一斤,店家解释说,顶级铁观音多为嫩芽,个头较小,价格越便宜叶子越大。
得知进店的记者是为了采购饭店里提供给客人的免费茶叶,店老板很热情地推荐了一款“饭店专用茶叶”。只见他搬出一个纸箱子,打开来,里面用塑料袋简单地包扎着大量茶叶。“喏,这种茶叶最实惠了,15元一斤,有得好泡泡了。 ”用手抓起一把茶叶,分量很轻,仔细一看,手里不是长长的梗子就是细细的碎渣,凑近闻闻,香味倒是蛮浓郁的。
看到顾客不是很满意的样子,店老板又推荐了另一款茉莉花茶,18元一斤。据他介绍,因为颜色和香味都不错,花茶在几年前是上海最流行的茶种,近年来开始没落了,“不过你放在饭店里,也就无所谓啦。 ”
“这是什么茶叶?”记者采访时,另一名顾客指着门口一大袋散装茶问店员。“这个茶,很差的,自己喝不要买。”顾客问为什么是很差的。店老板直言,这种茶叶10多元一斤,都是从地上扫起来的,一般都是一些路边的棋牌室来买,如果自己喝会有问题的。
所谓的花茶的颜色普遍偏暗,其中不少是深赫色,夹杂其中的还有些小树枝、草棍等杂物,拨开覆盖在表层的茶叶,包装底下散布了锯末一样的碎渣。“这个不能泡在水里。”包装中还夹杂了一朵朵枯萎的白玉兰,店老板眼明手快地捡起来扔出窗外,“喝了要出问题。 ”至于会出什么样的问题,店老板三缄其口。
在另一家店铺里,店老板推荐了一款“卖相略差,口感甚好”的“饭店专用茶”:铁观音碎末。据该店老板介绍,这些碎末都是从上好的铁观音里筛选出来的小梗和细片,颜色正,味道纯,如果不讲究品相,绝对是价廉物美,价格也是15元一斤。“长得难看点,但味道确实不错,有些饭店的收费茶水还就从我这里进这个呢。”店老板说,“到时候加点好茶叶,谁看得出来? ”
市场里的大部分店铺,都有出售十几元一斤的“饭店专用茶”,一位长期代理茶叶的供应商透露,这种十几元钱的茶叶,大多是茶厂的生产垃圾,有人扫起来,把里面树枝、烂叶、破纸屑拣拣,拿来骗人的。还有的就是好茶叶的边角料,原本也是要废弃的,被收集了起来。其实并没有什么成本可言。
目前中低档饭店用得最多的就是茶梗加一些茶的碎末,或者就是加少许茶叶,和茶梗混在一起泡,效果也是一样的。 “免费提供给客人的,如果总是用几十元一斤的好茶,成本不就上去了? ”供应商这样说。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所有专供饭店的茶叶以散装居多,部分有大包装,顾客可以随意称取。所有此类茶叶都是三无产品,茶叶的品种也大多只能由店老板介绍而知,通过外形,很难看出种类。至于茶叶的生产日期,据店老板介绍,除了普洱,其余多数是去年年底至今。
食客:外出吃饭一直自带茶叶
拿出自带的茶叶,让服务员帮忙沏上,有时再额外付一点“茶水费”……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栁笛声跟他的朋友们都习惯了这样的就餐方式:“自带茶”。
40岁的栁笛声出生在福建葱郁的茶山旁边,福建人对于饮茶独有的执着从小就影响着他。虽然是学理工科出身的,但栁笛声却一直喜欢品一壶青茗,静静思考。即便是与朋友聚餐,他也喜欢安排在茶室。
然而,习惯了好茶好水的栁笛声却发现,餐厅饭店里的茶水实在是让人不敢恭维。 “淡如清水也就算了,有时候还会有一股苦苦的,或者焦掉的味道。”即便是在一些自称高档的茶楼里,花六七十元泡出来的一杯茶水,也难有好味道。
“我习惯性地每次喝茶前都要打开茶壶看看茶叶。 ”栁笛声发现,饭店里的免费茶水,基本上都是碎渣或茶梗,而收取了一定费用的茶水,则在茶梗之外少许多加一些茶叶,即便是上百元一壶的茶水,也甚少看得见绿色。
“茶本是最好的饮料,但如果饮用不当,却极有可能对身体造成坏影响。”栁笛声于是养成随身携带茶叶的习惯,遇到在外就餐,随时都可以从包里拿出上好的茶叶,他的这一习惯还带动了身边一群朋友。
举着手中茶色清澈、清香扑鼻的茶杯,栁笛声得意地说:“我带的茶叶并不贵,不过一斤百元左右,可一些大饭店百元一壶的茶也未必有它的味道纯正。”
尽管多数餐厅对顾客“自带茶叶”的行为表现出既不反对也不提倡的“温和”态度,但栁笛声自带茶叶也遇到过尴尬。一次就餐时,一名服务员告诉他,即便是自带的茶叶,也要收取每位10元的茶水费。 “这种收费方式是否合适姑且不议,但为了口感和健康,我宁愿额外出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