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文件精神 | 重要讲话 | 道德建设 | 文明创建 | 乡风文明 | 文明动态 | 公告通知 | 工作简报 | 图说文明 | 礼仪知识 | 八面来风 |
您所在的位置:首 页 > 文明动态

精心“种文化”“文化自觉”推动秀洲文化发展繁荣

2010年12月29日 09:33

  有句俗语说得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产品,不仅具有感染力,且具有传播力。传统的送电影、送演出、送书等“送文化”形式已成为秀洲每年的惯例。然而,要让文化“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光“送”不够,还得“种”。从“送文化”到“种文化”,秀洲大地随之绽放了一朵朵娇艳夺目的文化之花。

  浙江农民“种文化”是一道独特的文化景观,曾经被多家中央主流媒体的热力关注。作为文化部首批命名的“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之一的秀洲区,更是将其演绎得光彩动人。新塍镇潘家浜村,一群农民用曾经沾满泥巴的双手“玩”起了高雅的西洋乐器;王江泾镇东荷村,一批目不识丁的农村妇女,在轻柔的音乐声中,将一曲舞蹈《蚕娘》演绎得淋漓尽致……这样的景观在秀洲随处可见。

  目前,秀洲区村村都有了农民艺术团,农民在文体活动中感受着文化带来的欢乐。“造血式”的公共文化服务,给农村文化的兴旺繁荣增添了灵动的翅膀。红红火火的基层文化建设,不再是热闹喧嚣过后的随风而逝,而是真正成为了扎根于老百姓心坎、等待发芽的“种子”。如果说“送文化”给农村公共文化带来的是欢声笑语的享受,那“种文化”带来的,则旧貌换新颜的神奇。文化只有“种”下,才能保持原生态,焕发生命力。

  成功举办第四届秀洲·中国农民画艺术节,并得到中国美协的高度认可;秀洲·中国农民画艺术节荣获“群星奖”项目类奖项,成为画乡秀洲第四个“国”字号荣誉;画乡代表人物缪惠新获得“群文之星”称号;“江南网船会”成功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列入文化部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名单,成为全区首个国家级非遗名录……今年,秀洲区的文化建设亮点纷呈,惊喜连连。

  这些骄人成绩的背后的推动力是什么?最近召开的秀洲区文化建设务虚会上,区委常委、宣传部长王国华提到,深入推进文化建设,必须实施“文化自觉”;作为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文化自觉”既是对文明进步的强烈向往和不懈追求,也是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的思想基础和先决条件。

  何谓“文化自觉”?“文化自觉”主要是指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在文化上的觉悟和觉醒,包括对文化在历史进步中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随着近几年秀洲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群众的“钱袋子”越来越鼓,对文化生活需求也水涨船高,那些一阵风似的“送文化”下乡活动必然满足不了他们的需求。基于对这种现状的认识和把握,文化的“种子”在秀洲大地不断繁衍,生生不息。

  “种文化”体现了秀洲在公共文化建设中所体现的自觉性和主动性。通过“种”的形式,文化犹如增添了双翼,平添了强大的生命力,其身影开始延伸到秀洲的每个村落。群众用自己的民间智慧,将农村文化这条卧龙的龙头撼动,激活农村中固有的文化基因,让原汁原味的民间风情尽淌乡间。结出的文化“果实”既有下里巴人的亲切,又带几分阳春白雪的雅致。群众既是这些“果实”的缔造者,又是这些“果实”的享受者。

  可以说,美丽的秀洲有着取之不尽的民间文化资源,正是因为秀洲区委、区政府的“文化自觉”意识,才用战略性的发展思维,将依赖于“输血式”的“送文化”下乡,演化成为“造血式”的“种文化”于乡。实践证明,群众不缺少文化需求和艺术才能,缺少的只是激发的手段和展示的平台,随着全区各镇努力挖掘当地的文化资源,“一镇一品”的文化活动格局已在秀洲形成并发展壮大。新塍镇元宵民俗文化节红火热闹、激情奔放,洪合镇“歌舞新家乡”新居民才艺擂台赛民族特色浓郁,油车港镇“双溪之声”文体活动演绎农民独特风情,还有高照街道“艳阳高照”文化艺术节、朱彝尊文化节、江南网船会等活动都成为了秀洲地域文化展示的“活招牌”和“金名牌”。

  “文化自觉”在秀洲的公共文化建设中,不仅仅体现为一种理念和觉悟,更是一种与民同乐、想民所想的行动。“不仅在思想上要做到‘文化自觉’,在行动上也要‘文化自觉’……”你方唱罢我登台,群众由原先的“蹲在台下看”变为“站在台上演”。全区“种文化”活动的品牌项目“新农村嘉年华”,就是将乡土特色融入活动,将民间劳作植入竞技项目,创设了乡村歌手卡拉OK、三人制百村农民篮球联赛、农耕运动会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不仅构筑了农村新景观,还创造了民间文化新特色。由于节目形式多样适合农民口味,由群众自编自导自演,让农村新鲜事登上大舞台,并努力在活动的常年性、特色化和城乡互动上下功夫,因此越来越受农民青睐。文化贴近百姓,融入生活,也促成了公共文化服务长效机制的形成。

  “种文化”下乡还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其树立了在文化建设中的“主角”地位,让群众有了属于自己的基层文化阵地,令乡土文化有了自己的大舞台。实践证明,通过“种文化”下乡,不仅在秀洲培养一大批文艺人才和文化管理人才,还促进了其“文化自觉”意识的觉醒。秀洲区王店镇成立了全省第一支“村嫂摄影队”。摄影队成员们用小小的相机捕捉秀洲乡村生活的细节。镇文化站经常组织村嫂出门采风,还邀请专业的摄影老师进行摄影技巧讲座,并在镇报上开辟专栏刊登优秀作品,一系列启智式教育和培训,让这支民间文体队伍的文化的主体性作用得到充分体现。新农村图景在这些民间“摄影师”的镜头下得以展现,不能不说是“种文化”结下的诱人果实。

  “德艺双馨”的乡村文化队伍的建立,让群众真正成为农村文化建设和消费主角,是推动新农村和谐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也是秀洲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对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有其不容小觑的作用。健康积极的主流文化阵地和形式多样的“种文化”活动,对群众体验并认同全新的文化样式,提升“文化自觉”意识,无疑是一种较之单纯的“送文化”更细水长流、长期长效的方式。

来源: 秀洲新闻网   作者: 俞佳    编辑: 俞佳

 相关稿件
·那一种关于古运河的情结 ——城西漫步散记之运河文化
·王店花鸟港村以六大抓手 推动农村文化建设
·洪合镇中学减负增效推进特色文化建设
·开启文化交流旅程 筑造艺术创作平台 完善的配套工程
公共文化建设工作集中督查会召开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施阿钊烈士墓
秀洲区五措并举扎实推进“春泥计划”
开展“迎国庆 讲文明 树新风”活动
高照街道开展三项活动迎接国庆60周年
必须尊重的各国风俗和禁忌
商务交往中拨打电话礼仪
七十年不断的师生情
亚都社区庆祝老人节 举办联谊活动
诚信知礼—燕昭王求贤的故事

秀洲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