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秀洲首页 > 新闻中心  >  聚焦秀洲
德高望重“老娘舅”化解矛盾在基层 ——走近群众工作能手朱培松
2018年12月18日 08:50 来源:嘉兴日报 记者 沈 洁 通讯员 董时纲

  走进王店司法所的“朱培松调解工作室”,首先引起记者注意的是墙上挂着的一排排锦旗,其中一面锦旗上写着“为民解难、尽职尽责”,落款是2018年10月。“这是一起典型的家庭纠纷,其实并没有很深的矛盾,但双方就是争一口气互不相让。”他说。从剑拔弩张到心平气和,朱培松花了近一周的时间“摆平”了双方。

  自1988年以来,朱培松就一直从事基层法律服务和人民调解工作,在王店当地很有名,被人们称为“老娘舅”。目前,他担任了王店司法所副所长、王店镇联动调解服务所所长。他曾获得嘉兴市“一级调解员”、秀洲区“首席调解员”称号,其所在的王店人民调解委员会被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评为“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王店司法所被司法部评为“全国先进司法所”。

  【破难故事】

  在前期“大走访、大宣讲、大解放”活动期间,朱培松和王店镇三建村网格员一起积极开展走访工作,向村民宣讲“八八战略”内涵与成就,讲解党委、政府重大决策部署。他用老百姓容易接受的通俗易懂的语言讲政策、讲法律,这种接地气的工作方法深受群众欢迎。活动期间,他走访了100余户农户,收集了20多个问题,及时回应农户提出的各种诉求。

  “有些事情听上去鸡毛蒜皮,但如果没有处理好,很容易引发家庭矛盾。”对于农村家长里短的纠纷,朱培松调解过太多。走访过程中,他得知三建村有一位90多岁的老人长期独居,其子女就如何赡养老母亲的问题经常起纷争,于是,他主动上门调解。

  “在你们成长的年代,父母要养大一群孩子多么不容易!现在老人90多岁了,你们还能尽孝多久?更重要的是,你们现在的不孝行为以后也会被自己的子女看样学样!”在调解现场,“老娘舅”义正词严的一席话让几个争吵不休的子女顿时哑口无言。

  在详细咨询了各方意见后,朱培松精心设计了调解方案:将老人目前每个月的养老金作为医疗储备金不再动用,根据农村风俗,老人平时的赡养费用由两个儿子平摊,但住院期间女儿们也有义务轮流照料。一起赡养纠纷得以顺利解决,各方都表示心服口服。

  做调解工作没有双休日和节假日可言。“调解的时间没有长短,反正就是要坐下来谈到双方都满意为止。”最近,朱培松还处理了一起棘手的叉车操作意外事件,几番调解过后,原本矛盾僵持不下的双方都心服口服,并谈妥了赔偿条件。

  【工作秘诀】

  谈到口干舌燥,谈到声嘶力竭,这对朱培松来说都不算什么,因为做调解工作首先要具备的品质就是耐心,还要懂得随机应变。在一次调解中,激动的当事人突然在他面前亮出了刀子威胁,这位年近花甲的“老娘舅”一脸镇定,以凛然正气压倒了对方,等对方平静下来后再耐心做工作。“这种时候我自己必须冷静,不能说错一句话,不然可能会让当事人情绪更失控。”他说。

  因为调解经验丰富,在当地也有较高的威望,王店镇司法所在2013年组建了“朱培松调解工作室”,5年来共调解各类纠纷2300余起,对新时期维护社会稳定、消除社会矛盾、化解民间纠纷发挥了明显作用。工作室墙上,醒目地张贴着“说话要微笑,也要有分量”的标志。据悉,为增强调解的公信力,以朱培松为首的调解员除了自身要加强法律法规学习外,每周都会邀请值班律师参与调解,并整合王店派出所、法院、新居民事务所、社会事业所等资源,通过多元化方式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我眼中的能手】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大家习惯把德高望重且热心从事调解工作的人亲切地称为“老娘舅”。当好这个角色并不容易,他们在调解民间纠纷时要主持公正,不偏不倚。在“朱培松调解工作室”,像他那样的“老娘舅”以特殊的“亲戚”身份活跃在群众身边,成为基层平安稳定的守护者。

标签:群众工作能手 责任编辑:平彩娟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1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