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秀洲首页 > 新闻中心  >  聚焦秀洲
高质量建设综合立体交通体系
2019年8月21日 09:04 来源:嘉兴日报 记 者 赵 晨 通讯员 王曦东 孙秀娟 徐 跃

——访秀洲区交通运输局局长金旗明

  □“创先争优逐梦奔跑”部门“一把手”访谈

  【现场扫描】

  沈海荣是江苏震泽人,如今,只要一有空,他就会乘坐363路公交车,从江苏吴江区桃源镇铜罗集镇来到秀洲区新塍镇,尝一尝当地美食,看一看古镇美景。“之前已经有几十年没来过新塍了,小时候过来都是摇船,现在家门口就有了公交车,真是方便太多了。”沈海荣说。

  上午还在铜罗的家中,半个小时后就已经在新塍镇吃上了当地的美食。对于生活在长三角地区的人们来说,因为一趟公交班线,让这样的惬意生活成为了日常。

  “高质量推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交通须先行。”秀洲区交通运输局局长金旗明表示,作为秀洲区加快推进长三角交通一体化的重要实践,于6月12日正式开通的363路公交车是嘉兴市本级第一条无缝对接吴江区的公交线路,线路的开通也将构建起秀洲吴江“半小时交通圈”,突显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交通领域的“同城效应”,使两地百姓真切感受到便利、优质、安全、绿色的公交出行服务。

  【精彩回眸】

  交通是经济发展的“主动脉”,秀洲的发展离不开交通的支撑和牵引。近年来,秀洲区以“十三五”综合交通规划提出的“百亿投入、五化发展”为总体目标,提出“五纵八横三联”规划图,相继提出“255170”“135100”建设任务,陆续开工实施各项重点工程。

  今年,秀洲区继续实施“2358”交通重点工程,一批重点桥梁以及重点公路建设加速推进。年初,思古大桥一期顺利通车,这不仅是秀洲交通项目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建设的胜利结晶,同时也缓解了交通压力,方便了两省交通,确保公路、航道的安全畅通,对改善区域行车环境、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塑造城市形象品位、促进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具有意义重大。7月,连接秀洲和盛泽的麻皮桥正式通车,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红利”不断释放,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持续提升。

  如今,一条条畅安舒美的农村公路成为了秀洲这片土地上最亮丽的风景线。据悉,从2014年开始,秀洲区先后开展两轮农村公路改造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完成农村公路改造提升460公里,农村公路亮化211.3公里。为了使“四好农村路”成为走得快、走得好的通畅路,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阳光路,今年,秀洲区突出高水平、引领性和秀洲特色,高水平建设“四好农村路”,重点推进公路建设、完善配套服务设施、提升路域环境、提高农村公路建设质量。同时,实施桥梁改造、公路大中修,亮化工程,探索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新模式,切实提升农村公路通行水平。

  以路为媒,以美为介。今年,秀洲区将“修建一条走廊,串联一路风景,融合一片产业,造福一方百姓”理念贯穿于交通基础设施“建、管、养、运”全过程,全面掀起美丽经济交通走廊建设热潮,依托交通基础设施网络,串联起“山海林田湖、城镇乡村景”美丽经济要素,助推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产业和发展优势。“联城、联乡、联村、联景、联心,更畅通、更安全、更舒适、更美丽、更富民”的愿景正不断走向现实。截至目前,已累计完成美丽经济交通走廊218公里,其中公路走廊168公里,航道走廊50公里。

  【未来展望】

  “秀洲区位于长三角经济圈的黄金腹地,区位优势得天独厚。因此,高质量建设综合立体交通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金旗明表示,下半年,秀洲区将持续推进G524国道秀洲新塍至王店公路2、5标,油车港至江苏黎里公路(东方路),王江泾至江苏黎里、塔桥,秀洲大道至东方路连接公路等项目建成。加快推进京杭运河航道、湖嘉申航道二期、G524国道秀洲新塍至王店公路1、3标及房建标、木桥港至庙云桥公路(东升西路)、嘉海公路百乐路至海宁段拓宽改造工程等续建工程,开工建设南虹大桥危桥改造项目。

  为实现农村公路从村村通迈向路路美,秀洲区将继续推进农村公路及桥梁改造提升,以建好农村民生路、打造生态富民线、当好发展先行军为己任,全面推进农村公路建管养运协调可持续发展,将高水平“四好农村路”建设与优化村镇布局、农村经济产业发展有机融合,助力美丽乡村建设,促进全域旅游,振兴农村农业发展。

  随着新塍镇至吴江铜罗集镇的省际毗邻公交开通运行,接下来,秀洲区还将以两地《一体化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为基础,继续推进与吴江区的公共交通合作,拟新增一条从秀洲主城区—新塍镇—吴江区盛泽镇的公交线路,进一步实现交通领域的互联互通。

  展望未来,秀洲将实现“131”现代交通通勤圈,即“一刻钟就近上高速,半小时直达高铁站,一小时覆盖沪、杭、苏”。集陆水空轨综合立体交通于一体的秀洲区,犹如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正在冉冉升起、熠熠生辉。

标签:一把手 责任编辑:平彩娟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1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