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关系着广大农村老百姓生活环境的改善,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关键之举。如何让农村垃圾分类真正落到实处?新塍镇的天福村采用“三员三级”模式,以制度化的方式,从源头上进行垃圾分类的考核机制,通过保洁员每天上门收集检查、劝导员每周入户考查、督导员每月一次现场考评,以“日检查+周考查+月考评”的形式开展长效管理。
日前,记者来到天福村李家浜9组,身穿黄色马甲的保洁员杨保根正在清理15号垃圾桶,并把绿色可腐烂垃圾桶内的塑料瓶重新分拣,放到可回收垃圾桶内。“以前,只要把责任小组的垃圾桶倒干净就可以了,自从开展垃圾分类后,不仅要把每家每户的垃圾桶清理干净,还要检查可腐烂和不可腐烂垃圾是否分类,再按实际情况打分。“从刚开始几乎每个垃圾桶都要重新分拣,到现在,偶尔有一两个垃圾桶需要分拣,村里的老百姓对垃圾分类越来越‘门清’了,工作量也比一开始减少了不少。”今年68岁的杨保根从事保洁工作6年了,他告诉记者,每个垃圾桶都有对应农户的编号,清理垃圾后,把分类的情况进行打分,并把分数记在本子上,每个月交给村里。
身穿绿色马甲的村民金阿珍则在一旁劝导村民如何做好垃圾分类。在天福村垃圾分类工作中,金阿珍作为“三大员”中的劝导员,她的职责是每周入户考查。“每个星期,我都会找时间上门宣传垃圾分类,告诉村民如何正确将生活垃圾分类。比如绿色垃圾桶主要是放厨房里的剩菜剩饭等垃圾,可以腐烂的;黑色的桶则是放塑料瓶、塑料袋等不能腐烂的垃圾。”金阿珍告诉记者,她经常是一边劝导,一边现场示范。“基本上村民都是虚心接受的。农村里老年人比较多,记性可能不太好,经常讲一遍记不住,所以我会多讲几遍,讲得多了,常见的生活垃圾基本上就不会分错了。”
据了解,从6月1日起,天福村全域实施垃圾分类工作,村里以“日检查+周考查+月考评”的形式对农户垃圾源头分类情况进行三级考核打分:每日,保洁员必须保证对责任区内的农户垃圾实施日产日清,对农户的垃圾桶进行二次分拣,并根据农户分类情况进行每日检查打分;每周,劝导员入户考查,对农户和保洁员进行劝导、指导,实行每周考查记分;每月,督导员联合劝导员、保洁员入户进行现场考评。“我们每月用‘红旗、笑脸、蜗牛’三种图标、三种颜色将考核结果在村庄显眼位置进行张榜公布,设立笑脸墙和荣辱榜,并纳入年度文明家庭考核,与幸福小村最美红人榜评选相挂钩,还对垃圾分类做得优秀的家庭按积分进行奖励,每半年可凭积分券到垃圾分类指定兑换点兑换生活用品和一盆绿植以资鼓励。”天福村相关负责人介绍。
经过三个月的运作,村民们从不接受到慢慢接受,再到主动进行垃圾分类。“我们每个月要督导一次,看看到底分得清不清楚。6月刚开始的时候,分不清楚的情况很多,到现在,差不多80%的村民做好了。剩下的20%,劝导员对他们作进一步的补查、劝导。”督导员夏子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