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秀洲首页 > 新闻中心  >  聚焦秀洲
秀洲以乡风文明之“淳”滋养乡村振兴之路
2018年5月24日 09:13 来源:嘉兴日报 记者 陈 曦 潘叶萍 通讯员 朱琴燕 本版图片由朱琴燕、冯玉坤提供

  近日,记者来到秀洲区油车港镇胜丰村的一座“秘密花园”内,顿觉心旷神怡,坐在园中的木屋下,听流水潺潺,看百花争艳,村民沈美新满心欢喜:“村子还是小时候的味道!”

  如何唤醒文明乡风,厚植乡村文化土壤?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部署,为农业农村发展指明了方向。近年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秀洲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同时把精神文明建设融入百姓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

  为全面塑造淳朴文明的良好乡风,用好传统文化在农村底蕴深厚、源远流长的优势,倡导现代文明理念,近年来,秀洲区积极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以乡风文明为目标,着力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落地生根,努力实现乡风民风美起来、人居环境美起来、文化生活美起来,助力乡村振兴。

  激发自觉参与的内生力

  走进王店镇建林村,“仁爱、仁义、仁和”“名人故事、耕读传家”“勤于邦,俭于家;言忠信,行笃敬”等一面面以家风家训为主题的文化墙十分引人瞩目,流传千年的“梅里”家训在这儿以潜移默化的形式深入人心,也助推了当地乡风文明建设。

  美丽乡村建设主体是人,关键也在人。据建林村党委书记顾文斌介绍,只有村民由内而外地“美丽”了,建林村才能真正实现“美丽”。因此,精神文明建设一定要跟上外部环境的建设。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固然能为村民带来欢乐,但真正要提升村民的道德素养,还需要依靠乡风文明建设,而民风家风又是乡风文明的基石。“举个简单的例子,农村的姑娘小伙嫁娶前一般都会打听对方的门风,这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家风家训。”顾文斌说。

  乡村振兴,如果没有众人拾柴的向心力,显然难以实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如果离开村民这一主体,那么构建精神家园也就无从谈起。“全面推进乡风文明,要激活‘人’的因素,重视个人、家庭、邻里等不同‘单元’的人的活动,引导大家提升公共参与意识。”秀洲区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近年来,秀洲区着力打造张绍忠名人家风馆、潘家浜村家风馆、澄溪村青少年家风展示馆、建北村爱国家风长廊等阵地,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广大群众求真、趋善、臻美。实践证明,乡村礼仪、乡村记忆馆、村晚等集体参与项目在活跃乡村文化生活、引发村民公共意识、满足美好生活需要等领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与此同时,秀洲区还注重群创促德,构建“各美其美”的德治新景。该区深入开展文明镇村、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最美家庭、星级文明户等系列创建评比活动,并进行亮牌公开,形成人人争创的浓厚氛围;促进村(居)民崇德向善、和睦相处,通过典型引路,引导村民建设良好的社会关系,目前,全区已有全国文明镇1个、省级文明镇4个、省级文明村8个、全国文明村3个;注重积极拓展最美内涵,动员最美家庭、文明家庭从打造优美庭院做起,然后向外延伸,从而形成庭院优美、村庄美丽的良好效应。

  在此基础上,秀洲还建立道德评判机制,以镇、街道为依托,以村为重点,以农户为对象,组建乡风评议队,甄选一批德高望重、为人正直的老党员、老娘舅等定期开展反铺张、反攀比等为主题的乡风评议活动,倡导“好坏大家判”理念,改善农村陋习。同时,该区积极引导乡村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社区公约等,用民间舆论的力量促进移风易俗,营造健康淳朴的乡风氛围。

  接下来,秀洲区将进一步拓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的覆盖面,全面铺开群众性系列评创活动,如开展文明家庭、最美家庭评比活动,以“月打分、季评比、年表彰”的形式组织“星级文明户”评选并进行亮牌公开;依托文化策划师队伍,培育、引入文化精品,结合“我们的节日”等各类活动,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吸引百姓积极参与德治建设,夯实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队伍力量。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捏,与之俱黑”,群居生活的人都会受到周围环境风气的影响,而好的环境风气的形成离不开那些贤人的奉献和影响。在秀洲区,乡贤文化正成为绘就美丽乡村新画卷的底色。俯瞰全区,以积极培育和创新发展乡贤文化为抓手,乡贤文化正渗透到广大城乡居民的精神生活中,形成向上向善、积极进取的文化导向,不断滋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乡村走向振兴的道路上发挥着润滑、引领作用。

  乡贤拥有贤德才学、受人推崇敬重,他们感染和教化百姓、滋养和润泽乡风。为进一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秀洲区开展了一系列乡贤文化活动。新塍镇经过多年收集修订,出版了《新塍世纪名人录》,该书记录了1900年到1999年这一百年间出生的131位新塍籍著名人士的生平事迹,展现了新塍才俊的励志故事。这座承载千年历史文化的江南古镇孕育了中国电子管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世界电子大王等人物。而在油车港镇马厍老街的一角,一座古朴的江南民居里走出了著名物理学家、教育家张绍忠,革命家龚宝铨等名人。

  这些名人是一笔宝贵的资源,他们的思想观念、精神品格、文化价值深刻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价值观念、行为取向、精神风貌,他们有益的言论和高尚的行为引导着人们形成向上向善的力量。

  而在新时代,成长于乡土、奉献于乡里的新乡贤也以他们的嘉言懿行获得乡民邻里的认可,成为先进文化的传播者。浙江华之毅时尚集团总裁张华明经常携同企业志愿者一同助力当地的治水工作;洪合镇建北村大学生村官马水明结合“春泥计划”和关心下一代工作,利用暑期开小型茶话会,开展各类文艺活动;天福村的多名企业家积极反哺家乡,出资建造了乌安桥、殳家板桥和薛家浜桥,通过他们的行动影响着周边的老百姓……乡贤文化,用这种看得见的感召力,汇聚起一股崇德向善的力量,涵育了文明乡风。

  为了让“争贤立德、嘉言善行”蔚然成风,让乡风文明照亮更多人心,秀洲区将乡贤文化融入美丽乡村建设中,以乡贤文化为内生动力,激发乡村正能量。近年来,该区不断挖掘乡贤文化中的道德力量,广泛开展“举乡贤、颂乡贤、学乡贤”活动,深入挖掘历史乡贤,推举时代乡贤(新乡贤),创新发展乡贤文化,熏染好家风,提炼出“向善、向美、向上、向前”的地域文化基因。同时,秀洲还将乡贤文化传播与树立特色道德品牌评选活动等相结合,发挥乡贤的引领作用。

  “乡贤文化是中国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创新发展乡贤文化,对重筑乡村的本土文化有着特殊的现实意义。”区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说,接下来,秀洲区将致力于将乡贤文化力量转化为社会建设力量。据悉,该区将进一步颂传古贤,挖掘整理先进事迹,弘扬传承先贤的思想、精神;引进今贤,鼓励新乡贤回乡投资建设,使全区形成人人学乡贤、人人颂乡贤、人人做乡贤的浓厚氛围,从而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发挥乡贤文化的引领力

  焕发经久不衰的生命力

  乡村振兴,需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一起抓,需要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农村的协调发展、社会的全面进步,离不开文明乡风的助推、精神文化的涵育。当下,尊良俗、去低俗、废恶俗日益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构建精神家园的热切期盼,也成为大家扮靓美丽乡村的共同心声。

  去年,秀洲区围绕“七彩秀洲”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实施移风易俗引领、敦化、整治、支撑等“四大工程”,让文明乡风成为乡村的精神标志,使得乡风、民风、社风真正美起来。

  “文明新风扑面来,城乡处处皆亮点。这种文明新风源自秀洲区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中,向优秀传统文化借力,开展移风易俗引领工程,把‘我们的节日’活动与节俭意识融为一体,逐渐融入百姓的生活。”秀洲区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表示,秀洲以简化红白喜事为主题,创编群众喜闻乐见、爱听爱看的文艺小品、情景剧等进村(社区)、文化礼堂、道德讲堂巡演,同时积极宣传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的先进典型,利用身边事例教育引导村民深化践行移风易俗。

  风成于上,俗化于下。党风政风对民风有着直接而强大的影响力。党风正,则民风淳朴。在推动移风易俗过程中,秀洲区开展移风易俗敦化工程,发挥各级党员干部在移风易俗工作中的先锋模范和示范引领关键作用,让他们躬身践行,动员亲朋好友一起少随礼、少办酒、简办事、不铺张,纠正婚丧嫁娶中攀比奢侈的不正之风,做移风易俗的先行者、先倡者。

  移风易俗整治工程,则以美丽乡村升级版建设为主题,开展农村环境整治,积极推进垃圾分类制度,维护洁净的乡村环境。在移风易俗支撑工程中,移风易俗内容被纳入文明村镇、文明家庭、最美家庭等创建活动考核指标。同时,秀洲大力推行《文明公约》制度,制定《村级治丧章程》,提倡新型为孝之道,树立淳朴馨香的文明乡风。

  比排场、比阔气、比新鲜……在农村,家家户户都要办酒宴,但是总逃不开这些攀比陋习,这也一度让村民感觉负担沉重。而在新塍镇潘家浜村家宴中心办喜宴,既体面又实惠。潘家浜村家宴中心有这样一条规则:若要在家宴中心举办酒席,总桌数不能超过27桌,每桌菜的价格不能超过1000元,菜系种类不能超过24个。

  “以前谁家有红白喜事都会大操大办,争着比排场,现在大家争着比孝顺、比节俭。”潘家浜村党支部书记章何兵感叹。这样的感叹背后,正说明了“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厚养薄葬”已成为秀洲乡村文明新风尚,村民们在潜移默化中树立了正确的婚丧嫁娶理念。潘家浜村还创新制定了六星级文明户评比制度,每季度在全村范围内进行评比,只要被评为四星级以上文明家庭或者最美村民的,在潘家浜村家宴中心举办各类宴席,场地费用可以打8折。

  在潜移默化中,秀洲区的百姓渐渐地改变不合时宜的旧习俗,在润物无声中植入民淳俗厚的新风尚,让文明之花在广袤农村大地绽放。风俗之变,迁染民志,关之盛衰。移风易俗非一日之功,更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我们既要有足够的恒心、耐心,又要有坚定的信心、决心;既要循循善诱,又要言传身教,推进移风易俗,助力乡村振兴。”区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标签:乡村振兴 责任编辑:平彩娟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1  浙新办[2009]24号